共 19 条
大别山北麓的石炭系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67
作者:

马文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来源:
关键词:
石炭系;
北淮阳;
层序;
大地构造意义;
商城岩体;
大别山;
秦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秦岭造山带范围内,基性洋壳是形成于早古生代,而大陆碰撞的产物到三叠纪后才出现。那里晚古生代期间的记录对查明当时的构造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北淮阳地区的石炭系甚至二叠系的层序和相带分布表明,它是代表一个向南开口的大型盆地。大区域的地层对比表明,秦岭带内部于晚古生代中期为一位于扬子和华北板块之间的海槽,后期随着华南海的向北迁移,使两海域连成一片。秦岭带东段混杂堆积的最终形成以及大别地块的出现都在中生代。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论华南孤峰组和大隆组硅质岩成因、分布规律及其构造机制[J]. 石油实验地质, 1989, (04) : 341 - 348朱洪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地矿部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秦德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地矿部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刘翠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地矿部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
- [2] 大别山北翼大别群中C型榴辉岩的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构造意义[J]. 科学通报 , 1989, (07) : 522 - 525李曙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刘德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张宗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叶笑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郑双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彭长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 [3] 中国华北、华南陆块碰撞时代的钐-钕同位素年龄证据[J].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89, (03) : 312 - 319李曙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S. R. Hart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郑双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郭安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刘德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4] 秦岭的大地构造演化[J]. 地质科学, 1989, (02) : 129 - 142王清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孙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继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周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许靖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5] 桐柏-大别碰撞造山带大型推覆-滑脱构造及其演化[J]. 地质科学, 1988, (01) : 1 - 10+97郝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刘小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7] 桐柏—信阳古蛇绿岩带及混杂堆积[J]. 中国区域地质, 1985, (03) : 143 - 158张以熔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调查队
- [8] 中国东部及邻区中、新生代盆地发育及大陆边缘区的构造发展[J]. 地质学报, 1983, (03) : 213 - 223王鸿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杨森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李思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 [9] 桐柏——信阳一带的混杂岩[J].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83, (02) : 47 - 56仇甘霖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陈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刘继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 [10] 东秦岭古海域两侧大陆边缘区的构造发展[J]. 地质学报, 1982, (03) : 270 - 280王鸿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徐成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周正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