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植物紫茎泽兰18个种群的茎叶形态结构比较研究

被引:19
作者
贺俊英
强胜
宋小玲
金海玉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
[2] 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 南京
[3] 南京
关键词
外来植物; 紫茎泽兰; 茎叶形态结构; 生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4.5 [植物解剖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1 ;
摘要
利用石蜡切片法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紫茎泽兰18个种群的茎叶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各种群间茎和叶的形态结构均表现出一定的变化,其中茎的维管束束数、叶表皮的部分特征变化较明显.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叶表皮的特征分析后,发现种群间的气孔器密度、气孔器指数、气孔器长度、气孔器宽度、上下表皮细胞数目均随地理条件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气孔器密度、气孔器指数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但紫茎泽兰各种群间的叶表皮细胞形状无明显变化,均为无规则型,垂周壁式样均为浅波状—深波状;气孔器类型均为无规则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089 / 109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寒区不同海拔橘黄罂粟叶片结构特征的比较研究 [J].
戴怡龄 ;
安黎哲 ;
陈拓 ;
徐世健 .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03) :495-503
[2]   沙棘叶片组织结构观察及其与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J].
吴林 ;
霍焰 ;
聂小兰 ;
王立军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4) :390-393
[3]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J].
段惠 ;
强胜 ;
吴海荣 ;
林金诚 .
杂草科学, 2003, (02) :37-39
[4]   不同产地华中五味子叶表皮结构和导管分子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高建平 ;
王彦涵 ;
陈道峰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5) :715-723
[5]   紫茎泽兰对草地利用的影响 [J].
张文莉 ;
肖文渊 ;
杨光荣 ;
韦汉群 .
四川草原, 2003, (02) :44-44
[6]   黄华属植物叶表皮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 [J].
萨仁 ;
苏德毕力格 ;
陈家瑞 .
草地学报, 2000, (01) :65-76
[7]   四川省毒害植物——紫茎泽兰调查报告 [J].
周俗,谢永良 .
四川草原, 1999, (02) :40-43
[8]   世界性恶性杂草──紫茎泽兰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J].
强胜 .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8, (04) :366-372
[9]   不同株型玉米叶片形态结构的研究 [J].
陶世蓉,初庆刚,东先旺,刘绍棣 .
玉米科学, 1995, (02) :51-53
[10]   紫茎泽兰的光合作用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 [J].
刘文耀 ;
刘伦辉 ;
郑征 .
云南植物研究, 1988, (02) :17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