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以十三陵—龙庆峡—八达岭路线观察为基础

被引:12
作者
崔盛芹
吴珍汉
马寅生
李锦蓉
易明初
赵越
吴淦国
朱大岗
冯向阳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燕山山脉; 北京地区; 中、新生代; 陆内造山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著名的燕山山脉雄踞于华北平原之北,以其特有的地质构造闻名于世。它既是世界知名的中、新元古界层型剖面的所在地、中国最老陆壳的出露区,也是中外驰名的燕山运动的命名地。北京十三陵—龙庆峡—八达岭地质路线呈NW向横穿NE向延伸的太古宙变质杂岩、著名的中、新元古代经典剖面、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及新生代盆—岭构造系统。通过该剖面构造特征与地层系统的观察可概括了解燕山陆内(板内)造山带西段、北京地区的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201 / 219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北京西山侏罗纪盆地演化及其构造意义 [J].
赵越 ;
崔盛芹 ;
郭涛 ;
徐刚 .
地质通报, 2002, (Z1) :211-217
[2]   论全球性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与造山带 [J].
崔盛芹 .
地学前缘, 1999, (04) :283-293
[3]   燕山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特征及其与陆内造山作用关系 [J].
朱大岗 ;
吴珍汉 ;
崔盛芹 ;
吴淦国 ;
马寅生 ;
冯向阳 .
地质论评, 1999, (02) :163-172
[4]  
燕山地区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M].崔盛芹等著;.地质出版社.2002,
[5]  
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M].全国地层委员会编;.地质出版社.2001,
[6]  
燕山地区喜马拉雅运动及现今地壳稳定性研究.[M].易明初;李晓著;.地震出版社.1991,
[7]  
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M].张义佑 著.科学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