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恢复群落中辽东栎种群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10
作者
李宗峰 [1 ]
李旭光 [1 ]
王永健 [1 ]
张炜银 [2 ]
丁易 [2 ]
陶建平 [1 ]
机构
[1]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茂县; 退化植被; 辽东栎; 空间格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对茂县大沟流域人工恢复9年、人工恢复16年和自然恢复16年3个不同群落的取样调查,研究了辽东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采用扩散系数、T检验、负二项参数、丛生指数和聚块性指数等指标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辽东栎种群大多呈显著性聚集分布,辽东栎幼苗、幼树和大幼树的聚集强度、格局规模在时间序列上大多呈上升趋势。辽东栎种群的聚集性与其本身具有的萌蘖性有关,聚集分布可以增强辽东栎种群的竞争能力,有利于辽东栎种群的演化和健康发展。辽东栎作为本地区的原生种是极具恢复价值的优势种,有关辽东栎种群在这一地区的生态恢复价值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76 / 58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岷江上游退化植被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小气候特征研究 [J].
李宗峰 ;
陶建平 ;
王微 ;
李旭光 .
生态学杂志, 2005, (04) :364-367
[2]   北京山区栎林的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 [J].
吴晓莆 ;
王志恒 ;
崔海亭 ;
方精云 .
生物多样性, 2004, (01) :155-163
[3]   化感作用物对油松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J].
贾黎明 ;
翟明普 ;
冯长红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3, (04) :6-10
[4]   外来杂草薇甘菊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J].
张炜银 ;
李鸣光 ;
梁士楚 ;
王伯荪 ;
昝启杰 ;
王勇军 .
广西植物, 2003, (04) :303-306
[5]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方法概述 [J].
兰国玉 ;
雷瑞德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3, (02) :17-21
[6]   北京东灵山区两种生境条件下辽东栎幼苗补充与建立的比较 [J].
高贤明 ;
杜晓军 ;
王中磊 .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03) :404-411
[7]   岷江上游毛榛、辽东栎灌丛及3种人工幼林土壤种子库的比较 [J].
刘文胜 ;
曹敏 ;
唐勇 .
山地学报, 2003, (02) :162-168
[8]   松栎混交林的形成及其生态功能研究 [J].
郝向春 .
山西林业科技, 2002, (02) :13-17
[9]   辽东栎苗木早期生长与光的关系 [J].
贺顺钦 ;
王发其 .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06) :697-700
[10]   东灵山辽东栎群落演替的连续时间马尔可夫过程研究 [J].
丛沛桐 ;
赵则海 ;
张文辉 ;
史军 ;
祖元刚 .
植物研究, 2000, (04) :438-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