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信用监管模式的思考

被引:39
作者
陈丽君 [1 ]
杨宇 [2 ,1 ]
机构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广西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多元信用监管模式;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D O I
10.19709/j.cnki.11-3199/f.2018.12.010
中图分类号
F203 [生产行业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作为一种新的市场监管工具,多元信用监管有助于整合多部门、多层次、多主体的信用监管力量,适应新形势下的政府监管需求。运用心理学的期望理论,从学理上可将社会信用监管体系的功能结构解构为信用行为侦察机制、信用法律制度与信用奖惩机制三大部分,并有助于厘清其与社会信用体系间的区别与联系。建议通过提供制度供给、搭建初始平台、培育市场-社会主体,为社会信用监管体系运转提供一个初始运行框架,待市场、社会主体发育成熟后,再逐步退出生产与服务领域,实现社会信用监管体系的协同共治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舆情与实践 [J].
马晓月 ;
莎泽塔·艾哈迈德 ;
朗跃 ;
刘晓玉 .
国外社会科学, 2018, (02) :153-154
[2]   对信用监管的再理解 [J].
王宁江 .
浙江经济, 2018, (04) :38-38
[3]   生活因诚而利,城市因信而美——“信用杭州”调研报告 [J].
戴冕 .
杭州(周刊), 2018, (01) :48-51
[4]   上海社会信用立法“破冰”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J].
阮传胜 .
检察风云, 2017, (10) :14-16
[5]   中国公共信用体系建设:特性、问题与对策 [J].
章政 ;
张丽丽 .
新视野, 2017, (02) :59-65
[6]   善治须用良法:社会信用立法论略 [J].
罗培新 .
法学, 2016, (12) :104-112
[7]   制定社会信用法刻不容缓 [J].
王伟 .
领导科学, 2016, (30) :20-20
[8]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顶层设计的问题与出路 [J].
齐萌 .
现代管理科学, 2016, (10) :76-78
[10]   政府在转变职能中向市场和社会转移的究竟应该是什么 [J].
石亚军 ;
高红 .
中国行政管理, 2015, (04) :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