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ISSR分析四川苎麻品种(系)间的遗传关系及雄性不育分子标记的建立

被引:12
作者
丁明忠 [1 ]
潘光堂 [1 ]
张中华 [2 ]
杨燕 [2 ]
李立安 [2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2]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苎麻; 品种(系); ISSR; 聚类分析; 雄性不育分子标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3.1 [苎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本文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21条引物,对8个四川苎麻品种(系)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PCR扩增结果表明,21条引物在8份材料中共扩增出86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4.1条,其中多态性位点71个,各引物扩增出的位点数3~8个不等,平均每条引物可以检测到3.4个多态性位点。聚类分析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川7、川8与其亲本遗传距离较远。3个杂交品种(川7、川8、川9)均表现特有的偏父本遗传现象。此外,本研究用ISSR引物U835筛选到了1个雄性不育分子标记,并将其扩增产物克隆测序,结果表明该序列大小为658bp。根据该序列,此标记被转化成稳定的SCAR标记,可用于苎麻雄性不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引用
收藏
页码:183 / 18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苎麻雄性不育材料的生理生化特性初探 [J].
宋军 ;
张中华 ;
潘光堂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7, (05) :428-432
[2]   苎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线粒体DNA的ISSR检测 [J].
侯思名 ;
段继强 ;
梁雪妮 ;
丁小维 ;
刘飞虎 .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6, (04) :705-707
[3]   利用SSR标记分析水稻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J].
罗小金 ;
贺浩华 ;
彭小松 ;
余秋英 ;
孙俊立 ;
张洪亮 ;
李自超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6, (02) :209-214
[4]   小麦蛋白翻译起始因子5A基因(eIF5A)的克隆与分析 [J].
周建平 ;
杨足君 ;
冯娟 ;
迟世华 ;
刘成 ;
任正隆 .
遗传, 2006, (05) :571-577
[5]   苎麻优良雄性不育系“C26”的选育及利用研究附视频 [J].
张中华 ;
魏刚 ;
杨燕 ;
舒忠旭 .
中国麻业, 2005, (03) :109-112
[6]   用微卫星DNA标记分析苎麻品种的亲缘关系 [J].
周建林 ;
揭雨成 ;
蒋彦波 ;
胡翔 ;
张健 .
作物学报, 2004, (03) :289-292
[7]   优质高产杂交苎麻新组合“川苎8号”选育报告 [J].
张中华 ;
魏刚 ;
徐建俊 ;
赵思毅 ;
杨燕 ;
邱一彪 .
中国麻业, 2003, (04) :14-17
[8]   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J].
王建波 .
遗传, 2002, (05) :613-616
[9]   苎麻栽培品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J].
揭雨成 ;
周青文 ;
陈佩度 .
作物学报, 2002, (02) :254-259
[10]   水稻杂种优势与遗传分化关系的研究 [J].
孙传清 ;
姜廷波 ;
陈亮 ;
吴长明 ;
李自超 ;
王象坤 .
作物学报, 2000, (06) :64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