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风险的刑法防控

被引:9
作者
黄晓亮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
第三方支付; 互联网金融; 公民个人信息; 沉淀资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3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先声和开端,第三方支付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风险,有些风险在生产、生活中可能会演变成实际的危害,因而需要国家采取包括刑罚在内的多种法律措施予以防范。对于社会风险的防范,从刑法角度考虑,应坚持行政规制先行、刑法介入谨慎、个人法益优先的基本理念。就具体防范而言,第三方支付招致风险或者将风险现实化为危害行为的,只有当给客户的合法权益造成客观和实际侵害时,才能根据归责原则,按照刑法的罪刑条文,对之给予刑事处罚。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2014年金融业盘点关键词三变 互联网金融已改变金融生态 [J].
朱禁弢 ;
何方竹 .
中国经济周刊, 2015, (01) :46-47
[2]   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两面性” [J].
刘宪权 .
法学家, 2014, (05) :77-91+178
[3]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 [J].
谢平 ;
邹传伟 ;
刘海二 .
国际金融研究, 2014, (08) :3-9
[4]   对钓鱼欺诈中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或不作为法律问题的思考 [J].
黎四奇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2, 30 (03) :178-185
[5]   “风险刑法”理论不能动摇刑法谦抑主义 [J].
刘艳红 .
法商研究, 2011, 28 (04) :26-29
[6]   第三方支付的法律风险与监管 [J].
徐明 .
金融与经济, 2010, (02) :80-82
[8]  
自由秩序与自由刑法理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何荣功, 2013
[9]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马克昌, 2012
[10]  
虚拟空间中的刑法理论[M]. 中国方正出版社 , 于志刚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