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候分类研究进展

被引:9
作者
郭玉明 [1 ]
姜淼 [2 ]
吕爱平 [2 ,3 ]
机构
[1] 上海中医药大学
[2]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3]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高校内科中医学E-研究院
关键词
中医; 证候分类; 综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1 [中医诊断学];
学科分类号
100505 ;
摘要
<正>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是中医学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证候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获知的在生命过程中表现在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及其运动、变化规律,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反映疾病的过程及其相互依存和联系的复杂关系[1],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目前对于中医证候分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0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3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聚类分析及证候特征研究 [J].
张声生 ;
汪红兵 ;
李振华 ;
唐旭东 ;
王新月 ;
张福文 ;
吴兵 ;
陈明 ;
陶琳 ;
唐博祥 ;
朱培一 ;
李保双 ;
宋秀江 ;
刘敏 ;
查波 .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 25 (08) :1183-1187
[2]   561例肺癌中医证型与TNM分期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探索 [J].
谢长生 ;
王东建 ;
潘磊 ;
陈培丰 .
浙江中医杂志, 2010, (06) :398-399
[4]   10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J].
刘恩顺 ;
孙增涛 ;
封继宏 ;
王强 .
天津中医药, 2009, 26 (05) :357-359
[5]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 [J].
刘福明 ;
陈晓虎 ;
杜午奇 ;
沈乐 ;
唐蜀华 .
江苏中医药, 2009, 41 (10) :33-34
[6]   聚类分析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在中医证候诊断量化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J].
陈建设 ;
陈文垲 .
中国卫生统计, 2009, (04) :379-382
[7]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判定标准的建立 [J].
赵慧辉 ;
郭书文 ;
王伟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32 (06) :365-367+373
[8]   “肝郁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代谢组学的初步研究 [J].
徐舒 ;
陈合兵 ;
李洪 ;
张琪 ;
蔡红兵 ;
颜贤忠 ;
吕志平 .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9, 24 (06) :787-791
[9]   793例脂肪肝患者证候分布规律 [J].
魏华凤 ;
柳涛 ;
邢练军 ;
郑培永 ;
季光 .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9, 7 (05) :411-417
[10]   基于代谢组学的热病证候模型评价方法研究 [J].
刘树民 ;
卢芳 ;
王喜军 ;
孙文军 ;
董培良 .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9, (04) :549-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