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流底泥中汞形态转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4
作者
裘祖楠
方宇翘
姚振淮
漆德瑶
机构
[1] 上海工业大学化学化工系
关键词
底泥; 汞; 形态; 转化;
D O I
10.13671/j.hjkxxb.1988.04.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黄浦江某支流上海市区河段底泥中汞形态分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水溶态汞和酸溶态有机汞之和占很大的比例(8—18%)。通过底泥在静止河水作用下的转化试验,发现底泥中水溶态汞、酸溶态无机汞以及碱溶态汞占总汞的百分含量分别呈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的动力学规律而衰减,其它各形态汞则随时间呈指数增加,转化速率几乎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水溶态汞向水相的释放量甚微,不会污染水体。通过各形态含量之间的相关,发现各种汞形态最终均转化为稳定的王水溶态汞。
引用
收藏
页码:403 / 4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第二松花江哈达湾—哨口江段底质中汞形态分布规律的研究 [J].
张兰田 ;
关吉琨 ;
张义生 ;
马兴胜 .
环境化学, 1985, (05) :40-46
[2]   第二松花江沉积物中汞的形态分布 [J].
王起超 ;
王稔华 ;
王书海 .
环境污染与防治, 1985, (01) :11-15
[3]   蓟运河底泥中汞的形态分布 [J].
林玉环 ;
康德梦 ;
刘静宜 ;
不详 .
环境化学 , 1983, (06) :10-19
[4]   连续化学浸提法测定底泥中不同形态汞的探讨 [J].
庞叔薇 ;
邱光葵 ;
孙景芳 .
环境科学学报, 1981, (03) :234-241
[5]  
生物数学概论[M]. 科学出版社 , 杨纪珂等 编译,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