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29
作者
李洪岐 [1 ,2 ]
蔺海明 [1 ]
梁书荣 [3 ]
赵会杰 [3 ]
王俊忠 [4 ]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2] 河南省农学会
[3]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4] 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关键词
夏玉米; 密度; 种植方式; 酶活性;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豫北灌区的生产条件下,以郑单958和浚单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碳氮关键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后期夏玉米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籽粒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叶片NR和GS活性峰值出现在吐丝期,籽粒SPS和SS活性峰值出现在灌浆后15d。基因型、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生育后期叶片NR、GS和籽粒SPS、SS活性均有显著影响,而3因素间总体上没有显著的互作效应。郑单958生育后期叶片NR、GS和籽粒SPS、SS活性均显著高于浚单20,分别提高5.02%、7.40%、6.25%和4.43%。在6.75—9.00万株hm2的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大,夏玉米生育后期叶片NR、GS和籽粒SPS、SS活性显著降低。与60cm等行距种植方式相比,80cm-40cm宽窄行种植方式下夏玉米生育后期叶片NR、GS和籽粒SPS、SS活性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6.23%、9.25%、6.87%和2.84%。在采用宽窄行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
引用
收藏
页码:6584 / 659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1]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俊凤主编, 2006
[12]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邹琦主编, 2000
[13]  
Carbon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Summer Maize under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Lv L H,Tao H B,Wang P,Liu M,Zhao M,Wang R Z. Acta Agronomica . 2008
[14]  
Guide in plant physiology testing. Zou Q. China Agricultural Press . 2000
[15]   玉米叶片硝酸还原酶消长规律研究初报 [J].
单明珠,胡必德,蒋飞彦 .
陕西农业科学, 1996, (01)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