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中黄土高原不同种植年限苜蓿草地土壤水分及产量响应

被引:40
作者
罗珠珠 [1 ,2 ]
牛伊宁 [2 ]
李玲玲 [2 ]
蔡立群 [1 ,2 ]
张仁陟 [2 ]
谢军红 [2 ]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土壤水分; 产草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1.9 [];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研究利用黄土高原西部典型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不同种植年限苜蓿草地布设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3,6,8,10,12以及14a紫花苜蓿生产力及其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草产量差异显著,且表现为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以8a苜蓿草产量最高,为12128kg/hm2。持续种植3,6,8,10,12和14a苜蓿草地0~300cm土层平均含水量均明显低于当地土壤稳定湿度值,其中12和14a仅为9.20%和7.14%,甚至低于作物有效水分下限。随着苜蓿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干燥化程度加剧,但干燥化速率呈减缓趋势。综合苜蓿生产力动态和土壤水分状况,本研究表明陇中黄土高原地区紫花苜蓿适宜的种植年限为8a。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 [1] 黄土高原沟壑区苜蓿生产力及养分特性的研究
    折凤霞
    郝明德
    臧逸飞
    [J]. 草业学报, 2013, 22 (02) : 313 - 317
  • [2] 不同施氮水平下接种根瘤菌对苜蓿固氮效能及种子生产的影响
    马霞
    王丽丽
    李卫军
    宋江平
    何媛
    罗明
    [J]. 草业学报, 2013, 22 (01) : 95 - 102
  • [3] 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土壤酶活性垂直分布特征
    吴旭东
    张晓娟
    谢应忠
    徐坤
    杨菁
    [J]. 草业学报, 2013, 22 (01) : 245 - 251
  • [4]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特征与粮草轮作土壤水分恢复效应
    王美艳
    李军
    孙剑
    王学春
    方新宇
    任晶晶
    [J]. 生态学报, 2009, 29 (08) : 4526 - 4534
  • [5] 黄土高原半干旱偏旱区苜蓿-粮食轮作土壤水分恢复效应
    孙剑
    李军
    王美艳
    王学春
    方新宇
    任晶晶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6) : 33 - 39
  • [6] 苜蓿生长年限对其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曹永红
    贾志宽
    韩清芳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03) : 104 - 108
  • [7] 黄土高原地区苜蓿生产力动态及其土壤水分消耗规律
    万素梅
    胡守林
    贾志宽
    曹永红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12) : 30 - 34
  • [8] 苜蓿生长特性和产草量关系的研究
    魏臻武
    符昕
    曹致中
    王晓俊
    耿小丽
    赵艳
    朱铁霞
    [J]. 草业学报, 2007, (04) : 1 - 8
  • [9] 黄土高原不同干旱类型区苜蓿草地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
    李军
    陈兵
    李小芳
    程积民
    郝明德
    [J]. 生态学报, 2007, (01) : 75 - 89
  • [10] 宁南旱区苜蓿草地土壤水分消耗规律及粮草轮作土壤水分恢复效应研究
    刘沛松
    李军
    贾志宽
    于亚军
    刘世新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9) : 270 -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