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清江下游主要活动断层分段、分形与地震活动

被引:8
作者
吴树仁
胡道功
石玲
谢广林
汪华斌
易顺华
徐瑞春
梅应堂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2] 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
[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 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勘测研究院!宜昌
[5] 长江水利委员
关键词
断层轨迹结构,分段,分形分维,地震活动;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1999.03.014
中图分类号
P315.5 [地震活动性、地震区域划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初步厘定了清江下游主要活动断层的现今几何轨迹结构,并从几何形态、结构特性和现今活动性三方面对其进行自然段划分;进而利用分形分维分析,估算活动断层不同区段轨迹结构的分维值。计算结果表明:每一个断层段具有一个特征性的分维值,轨迹结构越复杂,分维值越高,现今活动性越强;其中,仙女山断层带中段分维值最高, D= 1257,而松园坪断层北段最低, D= 1018。结合地震活动分析发现:仙女山断层带是清江下游现今活动最强的活动断裂;仙女山断层带的中小地震活动,具有间歇式 分段振荡迁移的特性;时间上地震活动期为1~5a,相对平静期为10a 左右;空间上地震活动从南段开始,振荡迁移到北段,然后又向中段迁移,目前地震活动似乎正在向中南段边界迁移;并且,中南段断裂轨迹结构比北段复杂,分维值也高,地震活动强度相对较大,因此,未来仙女山断层带可能发生的中强地震( Ms= 50 级左右)将主要集中于中南段,而不是北段。
引用
收藏
页码:272 / 27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活动断裂的分形结构特征 [J].
易顺民,唐辉明 .
地球科学, 1995, (01) :58-62
[2]   长江三峡仙女山断层带的变形结构及其动力学分析 [J].
吴树仁,刘子忠,秦兴黎,李东林 .
地震地质, 1994, (03) :217-228
[3]   长江三峡仙女山断层带微构造及变形环境探讨 [J].
吴树仁 .
地质科学, 1994, (03) :220-227
[4]   碎裂岩的分数维分析:理论、方法及地质意义 [J].
赵中岩 ;
王毅 .
地质科学, 1992, (03) :282-290+312
[5]   长江三峡狮子口地区断层最新活动年龄及工程评价 [J].
李兴唐 ;
袁登维 ;
周继颐 .
地震地质, 1991, (01) :78-86
[6]   长江三峡水电站坝址区断裂新活动年龄及地壳稳定性 [J].
李兴唐 .
地质科学 , 1991, (02) :111-119
[7]  
长江三峡工程坝区及外围地壳稳定性研究[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袁登维等著, 1996
[8]  
清江流域地壳稳定性工程地质研究[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吴树仁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