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与地膜覆盖对干旱灌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46
作者
于爱忠
柴强
机构
[1]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地膜覆盖; 产量; 土壤水分; 土壤积温; 叶面积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研究限量供水与地膜覆盖对玉米产量的耦合效应,对于充实干旱内陆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在甘肃河西石羊河流域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覆膜方式(全膜覆盖、半膜覆盖和未覆膜)和不同灌水水平(7200、6450和5700 m3 hm–2)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方式与灌水量对玉米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双穗率、穗粒数、粒重及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且二者互作效应显著。全膜覆盖高、中灌水量条件下,玉米籽粒产量分别达到13 275.5 kg hm–2和12 880.5 kg hm–2,显著高于同等灌水量的半膜覆盖和未覆膜处理,增幅达7.0%31.0%。全膜覆盖条件下,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达到16.9 kg mm–1 hm–2,较半膜覆盖和未覆膜处理分别高12.7%和6.3%,差异显著。全膜覆盖结合高灌水量玉米的双穗率、穗粒数和粒重在各处理中均表现最高,分别达到23.9%、658.6粒穗–1和36.4 g 100粒–1。全膜和半膜覆盖条件下,高灌水量处理玉米全生育期平均叶面积指数(LAI)分别达到2.8和2.7,显著高于对应低灌水处理,中等灌水量处理与低灌水量处理的平均LAI差异不显著;全膜高灌水处理0~30 cm土壤含水量和0~25 cm土层>0℃积温分别达到23.9%和3717.9℃,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通径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地膜覆盖主要是通过提高双穗率、增加叶面积指数提高了玉米粒重和穗粒数,从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进而双穗率、平均叶面积指数的提高均可归因于耕层土壤水热状况的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778 / 78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半干旱区旱地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对土壤水热效应及产量的影响 [J].
王红丽 ;
宋尚有 ;
张绪成 ;
高世铭 ;
于显枫 ;
马一凡 .
生态学报, 2013, 33 (18) :5580-5588
[2]   氮肥形态和地膜覆盖对坡耕地玉米产量和土壤氮素流失的影响 [J].
罗付香 ;
林超文 ;
涂仕华 ;
庞良玉 ;
张建华 ;
罗春燕 ;
黄晶晶 ;
朱永群 .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 (06) :11-16
[3]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砂田土壤水热效应及西瓜生长的影响 [J].
马忠明 ;
杜少平 ;
薛亮 .
生态学报, 2011, 31 (05) :1295-1302
[4]   旱地玉米不同覆膜方式的水温及增产效应 [J].
李尚中 ;
王勇 ;
樊廷录 ;
王立明 ;
赵刚 ;
唐小明 ;
党翼 ;
王磊 ;
张建军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05) :922-931
[5]   使用SPSS线性回归实现通径分析的方法 [J].
杜家菊 ;
陈志伟 .
生物学通报, 2010, 45 (02) :4-6
[6]   长期定位施肥与地膜覆盖对土壤肥力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J].
李世朋 ;
蔡祖聪 ;
杨浩 ;
汪景宽 .
生态学报, 2009, 29 (05) :2489-2498
[7]   覆盖模式及小麦根系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J].
林雁冰 ;
薛泉宏 ;
颜霞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8, (06) :1389-1393
[8]   不同垄作覆盖栽培对土壤理化性状耗水特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J].
谢文 ;
潘木军 ;
翟均平 .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03) :365-369
[9]   农田冬季覆盖作物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主作物产量的影响 [J].
王丽宏 ;
胡跃高 ;
杨光立 ;
曾昭海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6, (06) :64-67
[10]   免耕条件下秸秆覆盖保墒灌溉的土壤水、热及作物效应研究 [J].
员学锋 ;
吴普特 ;
汪有科 ;
徐福利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7) :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