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职工持股计划不成功

被引:15
作者
王晋斌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关键词
ESOPs; 投资者选择权; 感知——预期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6.6 [公司];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通过构造一个利益相关者模型,本文从内部职工持股计划(ESOPs)参与主体出发讨论实施该计划中的三个关键问题:企业绩效、财富转移和利益协调。企业绩效、财富转移是实施ESOPs的两个重要动机。利益协调是这两个动机实现的约束条件。同时,本文构造了一个两阶段参与者感知——预期模型分析员工的治理权这一重要的利益协调机制。本文认为,动机与规则安排相冲突的制度设计使得中国上市公司的ESOPs最终成为一种短期员工福利计划,内部职工股份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演变为公众持股形式,没有形成一种通过员工参与公司管理并创造公司合作型文化的长期组织形式。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解析内部职工持股计划制度设计 [J].
王晋斌 .
经济研究, 2001, (07) :53-59
[2]   内部职工持股计划与企业绩效——对西方和我国企业案例的考察 [J].
王晋斌 ;
李振仲 .
经济研究, 1998, (05) :66-73
[3]  
企业职工持股制度国际比较[M]. 经济管理出版社 , 王斌著, 2000
[4]  
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美)J.弗雷德·威斯通(J.FredWeston)等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