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宁陕县城坡面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

被引:15
作者
张永双
曲永新
何锋
吴树仁
闫振西
杨为民
石菊松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 陕西省宁陕县国土局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坡面型泥石流; 成灾机理; 临界状态;
D O 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05.05.024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近年来,在异常强降雨下,秦巴地区大型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高陡斜坡上罕见的坡面型泥石流不仅突发性强,而且成灾面积大,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惨重。本文以2003年8月29日发生于秦岭造山带腹地宁陕县城区的坡面型泥石流为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试验测试,分析了暴雨作用下宁陕城区高陡斜坡带坡面型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及其形成机理。作者认为,除了持续集中的特大暴雨和斜坡陡峻等因素外,斜坡表层残坡积物的物质组成尤其是残坡积土的粘粒含量和粘土矿物成分是坡面型泥石流大面积同时发生的重要控制性因素。通过不同含水状态下的粘性土抗剪强度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剖析了暴雨坡面型泥石流的形成过程,探讨了斜坡浅表层残坡积物快速流动变形的临界状态,从而为地质灾害预测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湖北省巴东县桐木园山坡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及预警指标——以2003-03-31强降雨过程为例 [J].
张永双 ;
吴树仁 ;
赵越 ;
何锋 ;
石菊松 ;
罗菊英 .
地质通报, 2003, (10) :833-838
[2]   山坡型泥石流的危害与防治 [J].
王士革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9, (03) :46-51
[3]   火山岩坡残积土地区暴雨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机理 [J].
戴福初 ;
李焯芬 ;
黄志全 ;
王思敬 .
工程地质学报, 1999, (02) :51-57
[4]   滑坡型泥石流形成机理 [J].
李树德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4) :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