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模型的修正及应用

被引:6
作者
田红亮
朱大林
秦红玲
机构
[1] 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
关键词
MB模型; 临界面积; 接触点的尺寸分布; 最小有效分形维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O313.5 [摩擦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由于MB模型存在3个缺陷,工程上会引入无法接受的误差.本文修正了MB模型的后两个缺陷.针对第2个缺陷,提出了实际临界接触面积、最小有效分形维数、量纲一的最大有效分形粗糙度参数、最小有效材料特性等术语.根据MB模型和提出的计算术语,对两弹塑性接触粗糙表面的接触行为及界面的静摩擦因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界面的静摩擦因数首先随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增加,然后随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减小;界面的静摩擦因数随分形粗糙度参数的增加而减小,但随材料特性的增加而增加,也随总法向载荷的增加而增加;当分形维数较小或分形粗糙度参数较大或材料特性较小时,静摩擦因数-量纲一的总法向载荷曲线为凸弧.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9+66 +6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两弹性接触粗糙表面的最小二乘法拟合解 [J].
田红亮 ;
朱大林 ;
秦红玲 .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1 (03) :62-66
[2]   结合部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研究 [J].
张学良 ;
温淑花 ;
徐格宁 ;
倪润堂 .
应用力学学报, 2003, (01) :70-72+162
[3]   基于分形接触的静摩擦系数预测 [J].
盛选禹 ;
雒建斌 ;
温诗铸 .
中国机械工程, 1998, (07) :16-18+89-90
[4]   粗糙表面接触分形模型的提出与发展 [J].
贺林 ;
朱均 .
摩擦学学报, 1996, (04) :88-97
[5]  
复合材料力学[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沈观林,胡更开编著, 2006
[6]  
摩擦学的分形[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葛世荣,朱华著, 2005
[7]  
材料力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刘鸿文, 2003
[8]  
表面纹理探索[M]. 机械工业出版社[英]达格纳尔(Dagnall,H·) 著, 1987
[9]   CONTACT OF NOMINALLY FLAT SURFACES [J].
GREENWOOD, JA ;
WILLIAMSON, JB .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A-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SCIENCES, 1966, 295 (1442)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