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主要构造单元及边界带现今水平形变与运动机制

被引:35
作者
杨国华
谢觉民
韩月萍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天津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构造单元; 边界带; GPS; 水平运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根据华北地区 1 992 ,1 995 ,1 996 ,1 999年高精度GPS观测结果 ,给出了华北地区各主要构造单元间两个时段 (1 992— 1 996年和 1 996— 1 999年 )的相对水平运动 .其结果为 :①相对于鄂尔多斯单元 ,阴山单元的运动为 (0— 2 3 )± 1 .6mm/a ,方向约 0°—W1 3°N ,属于相对较弱左旋走滑运动 .②相对于鄂尔多斯单元 ,晋冀鲁豫单元的运动为 (4 4± 1 0 )— (2 5± 1 5 )mm/a,方向约为S5 0°— 3 0°E ,属于右旋型拉张运动 ;相对于燕山单元 ,则为 (4 7± 1 4)— (4 3± 1 4)mm/a ,方向约为E3 7°— 9°S ,属拉张型左旋走滑运动 .③相对于晋冀鲁豫单元 ,胶辽鲁苏单元 1 992— 1 996年的运动显示了顺扭的运动特征 ;1 996— 1 999年的运动为 (2 6± 1 5 )mm/a ,保持顺扭趋势 ,方向约为W1 1°S ,总体上属于北张南压的右旋走滑运动 .分析表明 :现今地壳构造活动与现代地壳构造运动性质基本一致 ,但量值有所差别 ;地壳运动存在着数年尺度的较明显的波动性 ,这可能是大陆地壳运动的一个主要特征 ;1 996— 1 999年的运动不同于1 992— 1 996年 ,主要表现为鄂尔多斯单元北移态势增强 ,山西断陷带和燕山构造带两侧拉张性有所减弱 ,可能是张北地震后应力调整与华北地区边界力耦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
引用
收藏
页码:645 / 65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利用GPS复测结果确定华北不同运动性质单元及活动方式 [J].
杨国华 ;
韩月萍 ;
张凤兰 .
地震学报, 2001, (01) :1-10
[2]   华北地区近期地壳水平运动与应力应变场特征 [J].
江在森 ;
张希 ;
陈兵 ;
薛富平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5) :657-665
[3]   应用GPS技术监测山西断裂带的水平运动 [J].
杨国华 ;
赵承坤 ;
韩月萍 ;
王秀文 ;
郭跃宏 .
地震学报, 2000, (05) :465-471+560
[4]   基于多种GPS数据研究福建及其邻近海域1994-1997年地壳水平运动 [J].
周硕愚 ;
吴云 ;
秦小军 ;
帅平 ;
施顺英 ;
邓干金 ;
周昕 ;
刘序俨 ;
林继华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4) :471-479
[5]   GPS测站所处构造位置的统计检验 [J].
黄立人 ;
马青 .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9, (04) :27-31
[6]   华北地区三维构造应力场 [J].
陈连旺 ;
陆远忠 ;
张杰 ;
许桂林 ;
郭若眉 .
地震学报, 1999, (02) :28-37
[7]   中国大陆岩石层动力学数值模型的边界条件 [J].
张东宁 ;
许忠淮 .
地震学报, 1999, (02) :21-27
[8]   华北北部GPS观测(195~1996)及其结果解释 [J].
黄立人 ;
郭良迁 .
地震地质, 1998, (04) :136-143
[9]   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运动的GPS测量分析 [J].
刘经南 ;
许才军 ;
宋成骅 ;
蔡宏翔 ;
陶本藻 .
地球物理学报, 1998, (04) :518-524
[10]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地震构造特征的初步探讨 [J].
徐杰 ;
宋长青 ;
楚全芝 .
地震地质, 1998, (02) :51-53+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