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中的“不得罪”逻辑

被引:31
作者
王会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干群关系; “不得罪”逻辑; 税费改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取消农业税后,基层治理面临新的困境,干群互动中普遍遵循"不得罪"逻辑。其产生的内在原因主要是乡村治权弱化和治责缺失。这种行事逻辑将改变基层治理中干群关系的实质,并预示着乡村治理的去规则化。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村级组织的官僚化及其逻辑 [J].
欧阳静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0 (04) :15-20
[2]  
1994年税制改革以及对中国农村财政结构的影响[J]. 陈安.中国乡村研究. 2010 (00)
[3]   乡村治理的软肋:灰色势力 [J].
陈柏峰 ;
董磊明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9, (04) :142-146+16
[4]   税改后农村治理危机酝酿深层次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J].
田先红 ;
杨华 .
调研世界, 2009, (03) :31-32
[5]   村庄中“气”的救济机制 [J].
杨华 ;
孔琪 .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8, 30 (06) :100-105
[8]  
乡村混混与农村社会灰色化[D]. 陈柏峰.华中科技大学. 2008
[9]  
乡村社会关键词[M]. 山东人民出版社 , 贺雪峰, 2010
[10]  
文化、权力与国家[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美)杜赞奇(PrasenjitDuara)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