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瓢虫成虫脂肪体核酸代谢与生殖滞育的关系

被引:10
作者
关雪辰
陈娥英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关键词
滞育; DNA; RNA; 繁殖期; 生殖期; 食虫昆虫; 七星瓢虫; 核酸代谢; 雌虫; 脂肪体细胞;
D O I
10.16380/j.kcxb.1982.03.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以微量萤光法测定七星瓢虫成虫繁殖期、滞育期脂肪体核酸、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繁殖期雌虫卵巢发育Ⅰ和Ⅱ级时RNA/DNA比值分别为2.47和4.50;卵巢发育至Ⅲ级时RNA/DNA比值出现高峰为8.44,Ⅳ级时降为3.60,产卵后显著下降至1.76。所以脂肪体RNA/DNA比值可做为卵黄蛋白合成的一项指标。 成虫羽化后,以短光照(每日9小时光照,15小时黑暗)诱导成虫滞育,测定预滞育期RNA/DNA比值及蛋白质含量分別为3.16及59微克/毫克脂肪体;进入滞育期则分别降为1.24和14微克/毫克脂肪体;滞育结束后RNA/DNA比值上升为7.04,蛋白含量为133微克/毫克脂肪体。 成虫繁殖期与滞育期不同阶段脂肪体核酸、蛋白量的差异反映卵黄蛋白合成水平。核酸蛋白质含量低可做为滞育出现的信号。而滞育结束后RNA/DNA及蛋白含量的增加,可做为滞育结束的一个生化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39 / 24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七星瓢虫脂肪体的核酸代谢 [J].
吴秋雁 ;
关雪辰 .
昆虫学报, 1981, (02) :127-134
[2]   谈谈七星瓢虫的滞育问题 [J].
钦俊德 .
昆虫知识, 1978, (01) :28-31
[3]  
Prevention and artificial induction of imaginal diapause in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 (Col.: Coccinellidae)[J] . Ivo Hodek,Ji?í ?erkasov.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 . 196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