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两种草甸地表通量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5
作者
赵亮 [1 ]
徐世晓 [1 ]
李英年 [1 ]
赵新全 [1 ]
于贵瑞 [2 ]
古松 [1 ]
杜明远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日本农林环境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草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2 [草原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2003年1月-2004年7月运用涡度相关法技术研究青藏高原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SWM)和藏嵩草(Kobresia humilis)沼泽化草甸(SRM)的地表通量。结果表明:二者地表湍流通量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其中感热通量以4月最大,1月最小,而潜热通量则以5月最大;感热通量随着季节的变动而显著变化,在相同月份中沼泽化草甸白天最大值大于灌丛草甸,日变化振幅比灌丛草甸强;白天潜热通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和波动强度因季节不同而各异,在非生长季节白天最大值在13~15 h,日波动较弱,生长季节最大值在12 h,日波动较强;高寒草甸地表湍流通量与温度间存在着线性关系;不同季节感热通量:沼泽化草甸>灌丛草甸,而潜热通量与感热通量各异,在1月沼泽化草甸>灌丛草甸,在4和10月,沼泽化草甸<灌丛草甸,在7月二者基本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248 / 25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积雪对藏北高寒草甸CO2和水汽通量的影响 [J].
赵亮 ;
徐世晓 ;
伏玉玲 ;
古松 ;
李英年 ;
王勤学 ;
杜明远 ;
赵新全 .
草地学报, 2005, (03) :242-247
[2]   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气候、植被生产力背景的分析 [J].
李英年 ;
赵新全 ;
曹广民 ;
赵亮 ;
王勤学 .
高原气象, 2004, (04) :558-567
[3]   青藏高原西部地表通量的年、日变化特征 [J].
余锦华 ;
刘晶淼 ;
丁裕国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4, (03) :353-359
[4]   海北高寒草甸辐射能量的收支及植物生物量季节变化 [J].
赵亮 ;
古松 ;
杜明远 ;
加藤知道 ;
唐艳鸿 ;
李英年 ;
赵新全 .
草地学报, 2004, (01) :66-69+74
[5]   海北高寒草甸地区能量平衡特征 [J].
李英年 ;
赵亮 ;
古松 ;
杜明远 ;
于贵瑞 ;
唐艳鸿 ;
加藤知道 ;
王勤学 ;
赵新全 .
草地学报, 2003, (04) :289-295
[6]   青藏高原东南部昌都地区近地层湍流输送的观测研究 [J].
卞林根 ;
陆龙骅 ;
程彦杰 ;
逯昌贵 ;
姚展予 ;
徐祥德 ;
陈联寿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1, (01) :1-13
[7]   青藏高原改则地区近地层通量观测研究 [J].
李家伦 ;
洪钟祥 ;
罗卫东 ;
李爱国 ;
赵翼浚 .
大气科学, 1999, (02) :142-151
[8]   夏季青藏高原下垫面感热异常的诊断研究 [J].
李栋梁 ;
章基嘉 ;
吴洪宝 .
高原气象 , 1997, (04) :32-40
[9]  
季国良,姚兰昌,袁福茂,杨化镒.1982年冬季青藏高原地面和大气的加热场特征[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6(02):214-224
[10]  
Liang Zhao,Yingnian Li,Xinquan Zhao,Shixiao Xu,Yanhong Tang,Guirui Yu,Song Gu,Mingyuan Du,Qinxue Wang.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net exchange of CO 2 in 3 types of vegetation ecosystem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