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圈地震活动构造成因的小震精定位分析

被引:47
作者
李乐 [1 ]
陈棋福 [2 ]
陈颙 [2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关键词
双差定位法; 地震构造; 深大断裂; 首都圈; 脆-韧性转换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4 [地震勘探];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首都圈及其邻区1980~2004年发生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进行首都圈的地震构造成因分析表明:重定位的地震表现为与区域构造更为密切的“井”字形活动分布,地震震源分布证实了人工地震勘探所推断的深大断裂的存在;首都圈地区的地震多发生于地壳的中、上部,可能存在局域构造块体运动变形和深部构造动力作用的二种不同地震构造成因;地震活动图像表明中强震易发生在上下地壳相交的脆-韧性转换带中,并揭示了首都圈地区潜在的地震空区和陡倾角的隐伏断层.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1]   怀来盆地的地震活动与活动断裂 [J].
王培德 ;
田玉红 ;
李春来 ;
陈运泰 .
地震学报, 1997, (05) :106-109
[12]   北京—怀来—丰镇剖面地壳上地幔构造与速度结构研究 [J].
祝治平 ;
张先康 ;
张建狮 ;
张成科 ;
赵金仁 ;
盖玉杰 .
地震学报, 1997, (05) :54-60
[13]   繁峙-太仆寺旗剖面 S 波资料解释及深部构造特征与地震相关性分析 [J].
周雪松 ;
宋松岩 ;
张先康 ;
邱淑燕 ;
龚怡 ;
宋建立 .
中国地震, 1997, (03) :59-68
[14]   延庆─怀来地区地壳细结构──利用深地震反射剖面 [J].
张先康,王椿镛,刘国栋,宋建立,罗力雷,吴涛,吴建春 .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03) :356-364
[15]   延怀盆岭构造及其晚第四纪断裂运动的某些特征 [J].
方仲景 ;
程绍平 ;
冉勇康 .
地球物理学进展, 1993, (04) :265-266
[16]   京津唐地区震源深度分布初探 [J].
丁志峰 ;
曾融生 .
地震学报, 1990, (03) :242-247+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