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冠果籽油含量及其脂肪酸组分的变异分析

被引:10
作者
柴春山
戚建莉
蔡国军
王子婷
王三英
薛睿
芦娟
机构
[1]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文冠果; 人工种群; 种仁油; 脂肪酸; 变异分析;
D O I
10.14067/j.cnki.1003-8981.2013.02.006
中图分类号
S565.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了解文冠果个体间种仁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分的差异情况,于2011年对甘肃省文冠果人工种群不同单株和不同成熟度种子的种仁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人工种群不同单株间种仁含油率的变异小,其变异系数仅为6.13%,变化相对稳定;其种仁含油率平均为59.86%,其成熟、近成熟和未成熟种仁的平均含油率分别为61.44%、59.05%和55.60%,且其含油率随种子成熟度的增加而增高;其脂肪酸组分,共检测出5种成分,分别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其中亚油酸含量比较高(52.78%),其次是油酸(33.17%),而棕榈酸(7.22%)、硬脂酸(4.94%)和亚麻酸(1.88%)的含量均较小;在人工种群中不同单株间各脂肪酸组分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亚麻酸(42.47%)>硬脂酸(34.41%)>棕榈酸(12.67%)>油酸(9.51%)>亚油酸(6.16%),这说明其油酸和亚油酸不但含量高而且变化相对稳定;其种仁油含量及其各脂肪酸组分含量与其果实各主要性状指标间均无显著相关,种仁油含量与其各脂肪酸组分含量间亦无显著相关,但在其各脂肪酸组分之间,油酸与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硬脂酸和亚麻酸含量亦呈显著负相关(P<0.05)。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3+117 +11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两步法制取文冠果油工艺的研究 [J].
于鹏 .
现代食品科技, 2012, 28 (06) :647-650
[2]   西部地区文冠果种群种子特征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地理变化 [J].
刘淑明 ;
孙丙寅 ;
贺安乾 ;
刘杜玲 ;
张刚 ;
魏典典 .
林业科学, 2012, 48 (04) :43-48
[3]   文冠果人工种群的果实发育与落花落果特性研究 [J].
柴春山 ;
芦娟 ;
蔡国军 ;
王子婷 .
植物研究, 2012, 32 (01) :110-114
[4]   文冠果油理化特性及组成分析研究 [J].
赵芳 ;
李桂华 ;
刘振涛 ;
靳晓鹏 .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6) :45-49
[5]   甘肃定西文冠果花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J].
芦娟 ;
柴春山 ;
蔡国军 ;
王三英 ;
戚建莉 ;
王子婷 ;
薛睿 .
林业资源管理, 2011, (06) :49-53
[6]   文冠果种子性状与果实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J].
侯元凯 ;
黄琳 ;
杨超伟 ;
李阳元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 31 (09) :24-27
[7]   黄土高原文冠果种群结构及其时间序列预测 [J].
万群芳 ;
何景峰 ;
周建云 ;
张文辉 .
西北植物学报, 2011, 31 (08) :1683-1691
[8]   文冠果不同群体果实和种子性状综合评价研究 [J].
杨雨春 ;
赵佳宁 ;
张忠辉 ;
赵珊珊 .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16) :36-40
[9]   文冠果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研究 [J].
郝一男 ;
王喜明 ;
丁立军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2 (02) :224-229
[10]   文冠果结实情况的调查与产量的预测 [J].
侯元凯 ;
李阳元 ;
赵生军 ;
任素萍 .
经济林研究, 2011, 29 (01) :14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