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不同栽培模式和施氮对土壤水分、温度及氮素矿化的影响

被引:13
作者
董放
王媛
关维刚
周建斌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栽培模式; 田间原位培养法; 水分; 温度; 氮素矿化; 旱地;
D O I
10.13207/j.cnki.jnwafu.2008.12.014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为旱地土壤的水肥调控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7-03~05利用田间原位培养方法,研究了旱地不同栽培模式(常规对照(不覆盖无灌溉)、覆膜(覆盖地膜)和覆草(覆盖秸秆,4 500kg/hm2))和施用氮肥(施用纯N 0,120 kg/hm2)对土壤水分、温度及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覆盖秸秆和地膜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覆盖地膜明显地提高了0~2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而覆盖秸秆后,土壤温度一直处在较低水平。同一栽培模式下,施用氮肥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硝态氮淋溶量及土壤氮素矿化量。施用氮肥后,3种栽培模式相比,覆草模式土壤氮素矿化量最低;与常规模式相比,覆膜增加了土壤温度,但其土壤氮素矿化量并未增加。【结论】有必要进一步采用田间原位培养方法,研究旱地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长期地膜覆盖及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无机氮和氮素矿化率的影响 [J].
汪景宽 ;
刘顺国 ;
李双异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06) :107-110
[2]   锡林河流域温带草原土壤的净氮矿化研究 [J].
杨小红 ;
董云社 ;
齐玉春 ;
耿元波 ;
刘立新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12) :179-182
[3]   内蒙古羊草草原土壤净氮矿化研究 [J].
杨小红 ;
董云社 ;
齐玉春 ;
耿元波 ;
刘立新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2) :30-37
[4]   秸秆在土壤内分解初期氮素矿化与固持的模拟测定 [J].
胡希远 ;
Kuehne R.F.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2) :243-248
[5]   渭北旱塬不同覆盖对冬小麦生产综合效应研究 [J].
方日尧 ;
同延安 ;
梁东丽 .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01) :72-75
[6]   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地膜覆盖的土壤生态效应 [J].
李世清 ;
李东方 ;
李凤民 ;
白红英 ;
凌莉 ;
王俊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5) :21-29
[7]   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J].
李贵桐 ;
赵紫娟 ;
黄元仿 ;
李保国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02) :162-167
[8]   半干旱地区不同地膜覆盖时期对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影响 [J].
李世清 ;
李凤民 ;
宋秋华 ;
王俊 .
生态学报, 2001, (09) :1519-1526
[9]   渭北原区夏闲地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J].
韩思明 ;
王虎全 ;
李岗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0, (04) :8-12+18
[10]   麦田秸秆覆盖效应及增产作用 [J].
袁家富 .
生态农业研究 , 1996, (03) :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