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稻田改制对土壤剖面构型及性质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曾希柏 [1 ]
孙楠 [2 ]
高菊生 [2 ]
李莲芳 [1 ]
王伯仁 [2 ]
白玲玉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关键词
种植制度; 土壤剖面构型; 土壤团粒; 土壤养分; 腐殖质;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8.0178
中图分类号
S511.4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红壤区双季稻田改为稻-稻-紫云英、牧草、水旱轮作和旱作4种种植模式对土壤剖面构型及耕层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试验前相比,旱作种植模式下,耕作层厚度增加了4cm、犁底层厚度减少了2cm、湿筛>2mm粒级团粒含量提高了6.94%、湿筛法平均质量粒径增加了0.37mm、水稳性结构商是试验前的1.78倍,腐殖酸碳和富里酸碳含量分别提高了0.15和0.49g·kg-1;水旱轮作种植模式下,土壤水稳性结构商较高(95.86)、养分含量变幅小;稻-稻-紫云英种植模式下,除有机质含量(增加1.3g·kg-1)和土壤水稳性结构商(降低8.82)变化较大外,其余指标变化不大;牧草种植模式下,耕作层厚度增加2cm、过渡层厚度增加9cm、土壤水稳性结构商增加1.39,而土壤有机质和全钾含量分别下降5.6和2.8g·kg-1,在所有处理中变化幅度最大.表明在当前红壤地区对灌溉条件较差的双季稻田进行改制是可行的,建议优先考虑改成旱作或水旱轮作,但无论在何种耕作方式下,均应注意土壤钾素的亏损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033 / 103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稻田轮作系统的生态学分析 [J].
黄国勤 ;
熊云明 ;
钱海燕 ;
王淑彬 ;
刘隆旺 ;
赵其国 .
土壤学报, 2006, (01) :69-78
[2]   几种高分子材料固土性能比较与评价研究 [J].
王小彬 ;
蔡典雄 ;
张锐 .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08) :1608-1615
[3]   富铁土团聚体稳定性的表征及其物理学机制 [J].
郑晓萍 ;
卢升高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5, (03) :305-310
[4]   不同肥力条件下黑土及其有机无机复合体的腐殖质组成 [J].
赵兰坡 ;
王杰 ;
刘景双 ;
刘淑霞 ;
王艳玲 ;
王鸿斌 ;
张志丹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1) :93-99
[5]   稻田轮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J].
熊云明 ;
黄国勤 ;
王淑彬 ;
刘隆旺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4, (04) :42-45
[6]   水溶性有机物在水旱轮作土壤剖面中的分馏现象 [J].
占新华 ;
崔春红 ;
卢燕宇 ;
周立祥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4, (06) :1025-1029
[7]   稻田长期水旱轮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J].
王子芳 ;
高明 ;
秦建成 ;
慈恩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6) :514-517+521
[8]   湖南稻田耕作制度改革的形势与对策 [J].
钟武云 .
作物研究, 2003, (03) :114-116
[9]   红壤稻田不同轮作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J].
高菊生 ;
刘更另 ;
秦道珠 ;
邹长明 ;
黄平娜 .
耕作与栽培, 2002, (02) :1-2
[10]   红壤腐殖质组成变化特点及其与肥力演变的关系 [J].
李忠佩 ;
程励励 ;
林心雄 .
土壤, 2002, (01) :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