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基于熵权的中长期电力负荷组合预测
被引:8
作者
:
李金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北保定,河北保定,河北保定,河北保定
李金超
牛东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北保定,河北保定,河北保定,河北保定
牛东晓
李金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北保定,河北保定,河北保定,河北保定
李金颖
王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北保定,河北保定,河北保定,河北保定
王强
机构
:
[1]
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北保定,河北保定,河北保定,河北保定
来源
:
华东电力
|
2005年
/ 08期
关键词
:
电力负荷;
预测;
熵权;
误差指标;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TM715 [电力系统规划];
学科分类号
:
080802 ;
摘要
:
运用多个预测效果的评价指标综合比较多种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结合熵权的方法客观地为每种预测方法分配权重,将各方法的预测结果加权求和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实例表明,该方法在提高预测精度的同时减小预测的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2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电力市场分析.[M].姚建刚;章建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基于粗糙集理论建立短期电力负荷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J].
谢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华北电力大学信息系,华北电力大学信息系,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上海,上海,河北保定,河北保定,上海
谢宏
;
程浩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华北电力大学信息系,华北电力大学信息系,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上海,上海,河北保定,河北保定,上海
程浩忠
;
张国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华北电力大学信息系,华北电力大学信息系,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上海,上海,河北保定,河北保定,上海
张国立
;
牛东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华北电力大学信息系,华北电力大学信息系,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上海,上海,河北保定,河北保定,上海
牛东晓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镜非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
(11)
:5
-8
[3]
基于综合模型的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系统的实现
[J].
邓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邓宇
;
罗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罗安
;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不详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2003,
(30)
:227
-229
[4]
利用混杂系统理论进行电力系统建模的研究
[J].
赵洪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
赵洪山
;
米增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
米增强
;
牛东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
牛东晓
;
杨奇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
杨奇逊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
(01)
:21
-26
[5]
应用灰色动态模型对事故进行预测分析
[J].
罗贻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汉石油学院,江汉石油学院湖北省荆州市,,湖北省荆州市,
罗贻乡
;
罗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汉石油学院,江汉石油学院湖北省荆州市,,湖北省荆州市,
罗芳
.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2,
(02)
:56
-58+6
[6]
具有二重趋势性的季节型电力负荷预测组合优化灰色神经网络模型
[J].
牛东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
牛东晓
;
陈志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
陈志业
;
邢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
邢棉
;
谢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
谢宏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2,
(01)
:30
-33
[7]
负荷预测的交叉式自适应优选组合预测模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海青
;
牛东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基础科学系!河北保定
牛东晓
.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0,
(04)
:13
-17
←
1
→
共 7 条
[1]
电力市场分析.[M].姚建刚;章建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基于粗糙集理论建立短期电力负荷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J].
谢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华北电力大学信息系,华北电力大学信息系,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上海,上海,河北保定,河北保定,上海
谢宏
;
程浩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华北电力大学信息系,华北电力大学信息系,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上海,上海,河北保定,河北保定,上海
程浩忠
;
张国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华北电力大学信息系,华北电力大学信息系,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上海,上海,河北保定,河北保定,上海
张国立
;
牛东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华北电力大学信息系,华北电力大学信息系,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上海,上海,河北保定,河北保定,上海
牛东晓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镜非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
(11)
:5
-8
[3]
基于综合模型的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系统的实现
[J].
邓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邓宇
;
罗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罗安
;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不详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2003,
(30)
:227
-229
[4]
利用混杂系统理论进行电力系统建模的研究
[J].
赵洪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
赵洪山
;
米增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
米增强
;
牛东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
牛东晓
;
杨奇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
杨奇逊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
(01)
:21
-26
[5]
应用灰色动态模型对事故进行预测分析
[J].
罗贻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汉石油学院,江汉石油学院湖北省荆州市,,湖北省荆州市,
罗贻乡
;
罗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汉石油学院,江汉石油学院湖北省荆州市,,湖北省荆州市,
罗芳
.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2,
(02)
:56
-58+6
[6]
具有二重趋势性的季节型电力负荷预测组合优化灰色神经网络模型
[J].
牛东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
牛东晓
;
陈志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
陈志业
;
邢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
邢棉
;
谢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
谢宏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2,
(01)
:30
-33
[7]
负荷预测的交叉式自适应优选组合预测模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海青
;
牛东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基础科学系!河北保定
牛东晓
.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0,
(04)
:13
-17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