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气热力和动力结构对污染物输送和扩散条件的影响

被引:23
作者
孙兆彬 [1 ,2 ]
李梓铭 [2 ]
廖晓农 [2 ]
唐宜西 [2 ]
赵秀娟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2] 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热力和动力结构; 污染物输送和扩散; PM2.5; 激光雷达; 重力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北京、天津、河北地区常规气象数据、PM2.5浓度、激光雷达数据,铁塔数据,结合风廓线数据对2015年10月13~17日发生在北京的空气重污染过程中大气热力和动力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天热力条件转好后,边界层低层垂直方向气流由上-下运动转变为倾斜运动,同时水平方向偏南风增大,高浓度气团向北京移动,污染物输送增强,造成这种空间结构的原因主要是热力条件加强后等温面由准东-西向转变为西北-东南向,由于山地加热激发的重力波振幅在白天增强,高空水平方向输送至北京的污染物在垂直方向出现向上和向下的传输.16日白天地面PM2.5浓度的快速升高,这是在PM2.5存在一定垂直交换的情况下,近地面偏南风输送的作用所致,以上出现的大气污染物输送和扩散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区域重污染背景下,白天混合层高度升高而近地层PM2.5浓度却随之升高的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1693 / 170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2014年河北中南部两次重霾天气成因分析
    刘晓慧
    马翠平
    赵玉广
    李二杰
    李云川
    魏军
    盛世杰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36 (06) : 1621 - 1629
  • [2] 边界层准静止干线触发的中尺度暴雨机理分析
    王晓玲
    王海燕
    王珊珊
    吴翠红
    张萍萍
    [J]. 高原气象, 2015, 34 (05) : 1310 - 1322
  • [3] 地基微波辐射计探测大气边界层高度方法
    刘思波
    何文英
    刘红燕
    陈洪滨
    [J]. 应用气象学报 , 2015, (05) : 626 - 635
  • [4] 珠江三角洲典型灰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
    刘建
    范绍佳
    吴兑
    吴蒙
    廖志恒
    李浩文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 (06) : 1664 - 1674
  • [5] 中国大地形东侧霾空间分布“避风港”效应及其“气候调节”影响下的年代际变异
    徐祥德
    王寅钧
    赵天良
    程兴宏
    孟莹莹
    丁国安
    [J]. 科学通报, 2015, (12) : 1132 - 1145
  • [6] 2013年1月江苏雾霾天气持续和增强机制分析
    刘梅
    严文莲
    张备
    俞剑蔚
    金小霞
    [J]. 气象, 2014, 40 (07) : 835 - 843
  • [7] BJ-RUC系统对北京夏季边界层的预报性能评估
    刘梦娟
    陈敏
    [J]. 应用气象学报, 2014, 25 (02) : 212 - 221
  • [8] 环首都圈霾和雾的长期变化特征与典型个例的近地层输送条件
    吴兑
    廖碧婷
    吴蒙
    陈慧忠
    王迎春
    廖晓农
    古月
    张小玲
    赵秀娟
    权建农
    刘伟东
    孟金平
    孙丹
    [J]. 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4 (01) : 1 - 11
  • [9] 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的激光雷达观测及反演算法研究
    林常青
    杨东伟
    李成才
    李倩
    石光明
    王烨芳
    周寅亮
    刘梦娟
    [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9 (03) : 426 - 434
  • [10] 混合层厚度的经验计算及与探空观测对比分析
    马金
    郑向东
    [J]. 应用气象学报 , 2011, (05) : 567 - 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