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扩散和混沌理论的西安市玉米生育期旱涝特征

被引:7
作者
陈海涛 [1 ]
邱林 [1 ]
王文川 [1 ]
陈晓楠 [2 ]
段春青 [3 ]
机构
[1]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资源学院
[2]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
[3] 不详
关键词
旱涝; 作物; 气象; 混沌; 信息扩散; 李雅普诺夫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研究区域旱涝特征以及对作物产量影响,在对比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和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标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扩散和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技术,探讨作物各生育阶段的旱涝演化规律,以及不同生育阶段发生旱涝对产量的影响。以西安市为典型区域,将玉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951—2015年气象资料和玉米单产等数据,利用该文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西安市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旱涝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呈现波峰、波谷交替起伏形式,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2008年后各生育阶段均表现出向相对丰水方向发展的趋势。②西安市玉米各生育阶段大多数处于正常状态,频率大约为45%。出苗—拔节阶段发生重旱的比例最大,达4.62%。拔节—抽雄阶段发生中涝(含)以上程度的频率最大,达15.39%。③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旱涝时间序列的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均大于0,各时间序列呈现一定程度的混沌特性。④拔节—抽雄阶段相对于其他生育阶段,产量和旱涝相关关系较明显,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阶段对水分的敏感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893 / 190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9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