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恢复探讨
被引:13
作者:
张辉
[1
,2
]
彭平安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动力学;
压实模型;
有机碳含量;
碎屑岩;
煤;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11.01.006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项研究结合不同类型岩石的压实模型,根据干酪根有机质质量和有机碳质量损失动力学参数,计算出岩石的有机质、碳质量损失转化率,根据岩石的孔隙度Ф以及岩石质量和有机质质量比影响,用动力学计算出了两种类型烃源岩在开放体系和封闭体系下的有机碳恢复系数。碎屑岩正常成岩压实作用模型研究表明,在开放体系下Ⅰ、Ⅱ型有机质的有机碳恢复系数最高,分别可达3.03和1.44。在封闭体系下Ⅰ、Ⅱ型有机质的有机碳恢复系数最高分别可达1.30和1.13。Ⅲ型有机质热演化是"增碳"过程,开放体系下其有机碳恢复系数最小值恒为0.85;封闭体系下其有机碳恢复系数最小值在0.80~0.83之间。煤在热演化过程中,有机碳恢复系数先减小后略有增大,如开放体系下有机碳恢复系数在长焰煤阶段为0.93,肥煤阶段降到0.79,高煤化程度的无烟煤阶段又增加到0.80。封闭体系下Ⅲ型有机质煤的有机碳恢复系数在长焰煤阶段为0.92,肥煤阶段降到0.74,高煤化程度的无烟煤阶段又增加到0.78。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2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