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群体能力建设中的文化共鸣及其反贫效应——基于符号互动的视角

被引:7
作者
袁小平
机构
[1]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西扶贫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能力建设; 文化共鸣; 符号; 贫困;
D O I
10.16501/j.cnki.50-1019/d.2019.01.054
中图分类号
D632.1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G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能力建设是反贫困的一个重要思路,通过对贫困群体进行增能有助于帮助他们可持续脱贫。要切实提升贫困群体的能力,需要找到关键性的影响变量。通过对一个增能范本案例的深度分析发现,在对贫困群体进行增能的过程中,建构贫困群体对增能的文化共鸣至关重要。文化共鸣程度对贫困群体能力建设具有阀门效应,弱文化共鸣会导致贫困群体的能力增长"内卷化",强文化共鸣能促成贫困群体能力"线性"增长。文化共鸣的诞生与增能过程中所使用的符号和互动方式密切相关。经过修辞化了的符号为增能的互动提供了基础,制度化的互动又能将符号意义变得显现化和固化,二者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建构贫困群体的文化共鸣。符号、互动与文化共鸣的关系特点为深度推进精准扶贫以及对反贫困中的宣传与帮扶方案的制定等提供了有效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2]   可行能力视角下高校教育扶贫的转向 [J].
熊文渊 .
重庆高教研究, 2017, 5 (05) :120-127
[3]   从“内卷化”看精准扶贫资源配置的矫正机制设计 [J].
陈成文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1) :36-44
[4]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精准扶贫:阿马蒂亚·森的赋权增能视角 [J].
程萍 .
社会工作, 2016, (05) :15-23+125
[5]   国外能力贫困理念的演进、理论逻辑及现实启示 [J].
王三秀 ;
罗丽娅 .
长白学刊, 2016, (05) :120-126
[6]   社会工作增能视角下失独家庭的分析 [J].
姚金丹 .
社会工作, 2012, (10) :24-27
[7]   文化多样性与反贫困政策 [J].
米歇尔拉芒 ;
马里奥路易斯斯莫尔 ;
黄照静 .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11, 28 (02) :70-81+4+7
[8]   符码与学校文化的共振效应 [J].
范楠楠 .
教育科学论坛, 2010, (12) :5-7
[9]   专业限制与文化识盲: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文化问题 [J].
古学斌 ;
张和清 ;
杨锡聪 .
社会学研究, 2007, (06) :161-179+244
[10]   贵州反贫困的历程与文化变迁 [J].
张国安 .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3) :5-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