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成藏研究

被引:13
作者
刘成林 [1 ]
金惠 [2 ]
高嘉玉 [2 ]
刘人和 [2 ]
朱杰 [1 ]
范柏江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关键词
深层; 天然气; 火山岩; 成藏; 松辽盆地;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9.01.003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探讨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的成藏条件和成藏机理,在对含气组合特征和成藏要素配置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断陷盆地发育特征以及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建立了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成藏模式。松辽盆地深层的含气组合包括潜山基底含气组合、断陷期含气组合、断拗过渡期含气组合和深层拗陷期含气组合,不同含气组合的特征不同。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比较好,岩性和构造圈闭的定型期与主力烃源层的生排烃高峰期相吻合,继承性的古隆起和构造高部位是油气运移聚集的长期指向,泉头组和上覆地层的封盖对油气的保存极为有利。松辽盆地深层可以划分为断裂和古隆起2大成藏体系,断裂成藏体系有深部流体供气、深大断裂导气的无机成因天然气成藏模式和与深大断裂相伴生、受断层裂缝控制的火山岩成藏模式,古隆起成藏体系有古隆起顶部风化壳成藏模式、古隆起低部位地层超覆成藏模式及古隆起上方构造-岩性成藏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111 +1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含气系统演化及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J].
付广 ;
康德江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2) :30-34+105
[2]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成藏动力系统及空间分布特征 [J].
金晓辉 ;
林壬子 ;
任延广 ;
冯子辉 ;
宋兰斌 ;
秦伟军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3) :260-264
[3]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聚集规律与下步勘探方向 [J].
任延广 ;
朱德丰 ;
万传彪 ;
冯子辉 ;
李景坤 ;
王成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4, (05) :26-29+122
[4]   试论松辽盆地深层油气藏分布与形成 [J].
李春光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 (03) :31-33+83
[5]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气藏形成时期及成藏模式研究 [J].
付广 ;
吕延防 ;
孟庆芬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 (04) :14-17
[6]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系统成藏史研究 [J].
杨峰平 ;
王玉华 ;
杨步增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2, (06) :621-626
[7]   松辽盆地中生界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对气藏的控制作用 [J].
蒙启安 ;
门广田 ;
赵洪文 ;
霍凤龙 ;
江涛 ;
邵明里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3) :285-288+292
[8]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封盖条件及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付晓飞 ;
付广 ;
吕延防 .
海洋石油, 2001, (03) :42-48
[9]   松辽盆地昌德气田天然气成因及成藏模式 [J].
张晓东 ;
杨玉峰 ;
殷进垠 ;
郑浚茂 ;
王德发 .
现代地质, 2000, (02) :203-208
[10]  
松辽盆地深部结构及成盆动力学与油气聚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迟元林等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