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结式重动句构造的制约机制及相关问题

被引:9
作者
刘培玉
机构
[1] 长沙理工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动结式重动句; 制约机制; 派生句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6 [近代、现代语法];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动结式重动句由述语构件和补语构件构成。述语构件和补语构件之间有一个句法界限"V_重","述语构件+V_重+补语构件"框架是动结式重动句两个构件的组构框架;动结式重动句构造的制约机制有:句法强制性、界限原则、V_重主论元的语义阻断、论元指称异同制约、补语构件或V2显著度大小的制约。动结式重动句有很多派生形式,"NP1+V_重V2+NP2"可表达三种意义,这是由于构造过程不同造成的;动结式重动句的语用结构框架是"话题—述题"结构,语义结构特征可概括为某一事件通过动作导致了某种结果范畴,句法结构框架是"主语+谓语"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4+96 +9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纪念王力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M].《纪念王力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编辑委员会[编];.商务印书馆.2002,
[2]  
动词研究.[M].胡裕树;范晓 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3]  
汉语的语义结构和补语形式.[M].缪锦安 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4]  
语法讲义.[M].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2,
[5]  
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79,
[6]   复动“V得”句的构造及相关问题 [J].
刘培玉 ;
刘人宁 .
汉语学习, 2011, (03) :24-31
[7]   动词拷贝句句式构造和句式意义的互动关系 [J].
施春宏 .
中国语文, 2010, (02) :99-113+191
[8]   动结式“V累”的句法语义分析及其理论蕴涵 [J].
施春宏 .
语言科学, 2008, (03) :242-258
[9]   重动句类别研究综述 [J].
肖莉 .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1) :47-48
[10]   动结式致事的类型、语义性质及其句法表现 [J].
施春宏 .
世界汉语教学, 2007, (02) :2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