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动“V得”句的构造及相关问题

被引:4
作者
刘培玉 [1 ]
刘人宁 [2 ]
机构
[1] 长沙理工大学
[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复动“V得”句; 构造; 语义结构; 语用功能; 结构性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6.3 [句法];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复动"V得"句由述语构件和补语构件构成。述语构件和补语构件之间有一个句法界限"V重得","述语构件+V重得+补语构件"框架是复动"V得"句两个构件的组构框架。复动"V得"句有很多派生句式,"NP1+V重得+NP2+V2P"可表达三种意义,这是由于构造过程不同造成的;复动"V得"句的语义结构可概括为动作事件导致了某种结果范畴或引起某种伴随特征;语用结构框架是"话题—述题"结构,句法结构框架是"主语—谓语"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动词拷贝句句式构造和句式意义的互动关系 [J].
施春宏 .
中国语文, 2010, (02) :99-113+191
[2]   动结式致事的类型、语义性质及其句法表现 [J].
施春宏 .
世界汉语教学, 2007, (02) :21-39+2
[3]   可插入成分与重动句信息结构分析 [J].
钟小勇 .
语言科学, 2006, (06) :29-41
[4]   动结式的配价层级及其歧价现象 [J].
施春宏 .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6, (04) :45-57
[5]   动结式的论元实现 [J].
熊仲儒 ;
刘丽萍 .
现代外语, 2006, (02) :120-130+218
[6]   “得”字的语法化和“得”字补语 [J].
曹秀玲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3) :82-85
[7]   动结式“追累”的语法和语义 [J].
沈家煊 .
语言科学, 2004, (06) :3-15
[8]   有标志补语的语义指向 [J].
司玉英 .
语言科学, 2004, (04) :48-57
[9]   动结式的致事选择 [J].
熊仲儒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04) :471-476
[10]   重动句的句法语义问题研究 [J].
刘雪芹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3, (01) :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