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一次重污染天气的气象变化过程分析

被引:23
作者
许万智 [1 ]
朱春涛 [2 ]
陈仲榆 [1 ]
陈辉 [1 ]
廖蜜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2] 齐齐哈尔市气象局
[3]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PM2.5; 气象条件; 气团后向轨迹;
D O I
10.19316/j.issn.1002-6002.2015.06.007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探空数据以及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对2014年2月20—26日发生在华北区域的一次大面积重污染天气进行综合分析。利用风云卫星观测资料直观展示了污染的生成、消散状况。结果表明,在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中,华北地区主要城市均观测到高浓度的PM2.5,其中北京、石家庄PM2.5小时浓度均值分别为286.1、371.2μg/m3。该次污染与天气过程关系密切,平稳的高空环流形势、华北地面弱低压为污染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地面的静风或小风天气以及近地逆温的出现有利于污染的维持。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此次污染过程区域性明显,南部、西南部周边地区的污染物外源性输入对研究的主要城市有显著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中国气象局:今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创52年之最[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3(11)
[2]   北京一次持续霾天气过程气象特征分析 [J].
唐宜西 ;
张小玲 ;
熊亚军 ;
赵秀娟 ;
范广洲 ;
王京丽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 (05) :12-19
[3]   北京秋季一次典型大气污染过程多站点分析 [J].
田伟 ;
唐贵谦 ;
王莉莉 ;
张红星 ;
王跃思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3, 18 (05) :595-606
[4]   北京及周边气溶胶区域影响与大雾相关特征的研究进展 [J].
施晓晖 ;
徐祥德 .
地球物理学报, 2012, 55 (10) :3230-3239
[5]   北京秋季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 [J].
杨素英 ;
赵秀勇 ;
刘宁微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 (05) :13-16
[6]   北京地区一次重污染天气气溶胶分布与传输特征研究 [J].
刘伟东 ;
江玉华 ;
李炬 ;
王正兴 ;
王强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0, 15 (02) :152-160
[7]   北京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区域性本质 [J].
贺克斌 ;
贾英韬 ;
马永亮 ;
雷宇 ;
赵晴 ;
TANAKA Shigeru ;
OKUDA Tomoaki .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 (03) :482-487
[8]   一次持续空气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 [J].
朱敏 ;
王体健 ;
卢兆民 .
气象科学, 2008, 28 (06) :673-677
[9]   大城市区域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信号发布 [J].
吴兑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 (09) :1-7
[10]   霾与雾的识别和资料分析处理 [J].
吴兑 .
环境化学, 2008, (03) :327-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