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次持续霾天气过程气象特征分析

被引:73
作者
唐宜西 [1 ,2 ]
张小玲 [2 ]
熊亚军 [3 ]
赵秀娟 [2 ]
范广洲 [1 ]
王京丽 [2 ]
机构
[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2]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3] 北京市气象台
关键词
霾; 重污染; 气象条件; 污染物输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13年1月10—14日,北京平原地区出现了水平能见度在2 km以下、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持续5 d维持在重度以上污染水平的霾天气。综合分析此次霾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北京地区常规和加密气象站资料以及城郊连续观测的PM2.5浓度资料。结果表明:此次霾过程期间,北京高空以平直纬向环流为主,受西北偏西气流控制,没有明显冷空气南下影响北京地区,地面多为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的弱气压场;大气层结稳定、风速小(日平均风速小于2 m·s-1)、相对湿度较大(日平均相对湿度在70%以上)、逆温频率高且强度大,边界层内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扩散能力差;北京城区及南部的京津冀地区人类活动排放污染物强度大。在相对稳定和高湿的天气背景下,受地形和城市局地环流的影响,北京本地污染物累积和区域污染物输送以及PM2.5在高湿条件下的物理化学转化等过程共同作用造成此次北京城区及平原地区污染物浓度快速增长并持续偏高,高浓度PM2.5对大气消光有显著影响,造成低能见度和持续霾天气。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 [1] 1961—2008年银川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
    刘玉兰
    梁培
    刘娟
    桑建人
    [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 (01) : 55 - 58
  • [2] 京津冀区域霾天气特征
    赵普生
    徐晓峰
    孟伟
    董璠
    何迪
    石庆峰
    张小玲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 (01) : 31 - 36
  • [3] 北京地区PM10质量浓度与边界层气象要素相关性分析
    郭利
    张艳昆
    刘树华
    李炬
    马雁军
    [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7 (04) : 607 - 612
  • [4] 北京秋季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
    杨素英
    赵秀勇
    刘宁微
    [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 (05) : 13 - 16
  • [5] 北京地区三级以上污染日的气象影响因子初步分析
    李德平
    程兴宏
    于永涛
    曹海维
    李栋
    许仕清
    [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 (03) : 7 - 13
  • [6] 上甸子秋冬季雾霾期间气溶胶光学特性
    颜鹏
    刘桂清
    周秀骥
    王京丽
    汤洁
    刘强
    王振发
    周怀刚
    [J]. 应用气象学报, 2010, 21 (03) : 257 - 265
  • [7] 北京市区大气气溶胶PM2.5污染特征及颗粒物溯源与追踪分析[J]. 陈媛,岑况,S.Norra,N.Schleicher,于扬.现代地质. 2010(02)
  • [8] 北京雾、霾天细粒子质量浓度垂直梯度变化的观测
    樊文雁
    胡波
    王跃思
    王式功
    孙扬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9, 14 (06) : 631 - 638
  • [9] 中国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胡亚旦
    周自江
    [J]. 气象, 2009, 35 (07) : 73 - 78
  • [10] 北京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区域性本质
    贺克斌
    贾英韬
    马永亮
    雷宇
    赵晴
    TANAKA Shigeru
    OKUDA Tomoaki
    [J].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 (03) : 482 - 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