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0年青藏高原积雪及雪水当量的时空变化

被引:39
作者
孙燕华 [1 ]
黄晓东 [1 ]
王玮 [1 ]
冯琦胜 [1 ]
李红星 [2 ]
梁天刚 [1 ]
机构
[1]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MODIS; 积雪面积; 雪水当量;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3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MODIS逐日无云积雪产品与AMSR-E雪水当量产品进行融合,获取了青藏高原500 m分辨率的高精度雪水当量产品,通过研究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了积雪覆盖日数、雪水当量以及总雪量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降雪主要集中在高海拔山区,而高原腹地降雪较少,降雪在空间上分布极为不均;2003-2010年期间,平均积雪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稳定积雪区面积在逐渐扩大,常年积雪区面积在不断缩小.与积雪日数时空变化相比,雪水当量增加的区域与积雪日数增加的区域基本一致,但喜马拉雅山脉在积雪日数减少的情况下雪水当量却在逐年增加,表明该地区温度升高虽然导致部分常年积雪向季节性积雪过渡,但降雪量却在增加.总的积雪面积年际变化呈波动下降的趋势,但趋势不显著,且减少的比例很少.最大积雪面积呈现波动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平均累积积雪总量呈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年递减率为1.0×103m3·a-1.
引用
收藏
页码:1337 / 134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 [1] 2007-2011年西藏纳木错流域积雪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万欣
    康世昌
    李延峰
    陈锋
    丛志远
    张国帅
    [J]. 冰川冻土, 2013, 35 (06) : 1400 - 1409
  • [2] 2001-2010年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积雪面积的时空分布特征
    普布次仁
    除多
    卓嘎
    拉珍
    拉巴
    [J]. 冰川冻土, 2013, 35 (05) : 1103 - 1111
  • [3] 基于AMSR-E的北疆地区积雪深度反演
    卢新玉
    王秀琴
    崔彩霞
    谢国辉
    [J]. 冰川冻土, 2013, (01) : 40 - 47
  • [4] 基于HJ-1B卫星数据的积雪面积制图算法研究
    何咏琪
    黄晓东
    方金
    王玮
    郝晓华
    梁天刚
    [J]. 冰川冻土, 2013, 35 (01) : 65 - 73
  • [5] MODIS逐日积雪产品去云算法研究
    黄晓东
    郝晓华
    王玮
    冯琦胜
    梁天刚
    [J]. 冰川冻土, 2012, 34 (05) : 1118 - 1126
  • [6] MODIS和VEGETATION雪盖产品在北疆的验证及比较
    郝晓华
    张璞
    王建
    罗斯琼
    [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9, 24 (05) : 603 - 610+550
  • [7] 基于MOD10A1和AMSR-E的北疆牧区积雪动态监测研究
    冯琦胜
    张学通
    梁天刚
    [J]. 草业学报, 2009, 18 (01) : 125 - 133
  • [8] Effect of Snow-cover Duration on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of Alpine Meadows on the 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J]. CHEN Wennian,WU Yan,WU Ning*,and LUO Peng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engdu 610041,China.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08(04)
  • [9] 季节性雪被覆盖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吴彦
    [J]. 山地学报, 2005, (05) : 40 - 46
  • [10] 利用MODIS和AMSR-E进行积雪制图的比较分析
    延昊
    [J]. 冰川冻土, 2005, (04) : 515 - 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