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导—回击模型与人工触发闪电特征参数计算

被引:10
作者
郑栋 [1 ]
张义军 [1 ]
吕伟涛 [1 ]
孟青 [1 ]
郄秀书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人工触发闪电; 直窜先导; 继后回击; 慢电场变化; 先导模型; 回击模型; 通道参量;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06.23.027
中图分类号
TM863 [大气过电压及其防护];
学科分类号
080803 ;
摘要
在关于地闪通道的“先导模型”和“回击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先导—回击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2005年8月2日3次人工触发闪电中观测到的12次直窜先导和继后回击过程的慢电场变化资料进行了闪电通道特征参量的计算。计算结果发现:3次人工触发闪电的高度分别在8.68、4.48和10.59km;直窜先导过程的电荷线密度范围为49.3~130.05μC/m;先导发展平均速度范围为0.23×107~1.48×107 m/s;先导平均电流范围为0.14~1.87kA;先导通道电压范围为7.94~20.33MV;继后回击中和的电荷量范围为0.16~1.21C;继后回击过程的回击平均速度范围为2.61×107~11.86×107m/s;回击平均电流范围为1.56~12.59kA。分析表明,“先导—回击模型”降低了对观测点站数和观测环境的要求,同时对通道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5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青藏高原腹地的雷电物理特征 [J].
周筠珺 ;
郄秀书 ;
谢屹然 ;
张广庶 ;
王怀斌 ;
张彤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4, (09) :202-207
[2]   区域海拔高度对云地雷闪闪击距离影响的数值研究 [J].
苟学强 ;
张义军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4, (02) :89-92
[3]   高原雷暴地闪回击辐射场特征分析 [J].
张其林 ;
郄秀书 ;
王怀斌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 (09) :94-98
[4]   空中人工引发雷电先导过程的特征分析 [J].
张义军 ;
董万胜 ;
张广庶 ;
郄秀书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4) :446-449
[5]   25~100MHz频段闪电脉冲辐射能量频谱特征 [J].
董万胜 ;
刘欣生 ;
张义军 ;
陈慈萱 ;
王建国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 (03) :104-107
[6]   南方人工引雷试验及电流特征 [J].
张义军 ;
刘欣生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1999, (04) :60-63
[7]   地闪参量特征的统计分析 [J].
陈成品 ;
郗秀书 ;
张广庶 ;
应顺潮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1999, (03) :51+53+55+52+54-51+53+55+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