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的凝视——论审美静观的宗教性起源

被引:3
作者
高薪
机构
[1] 不详
[2] 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
[3] 不详
关键词
距离; 光晕; 心境; 面纱; 凝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J201 [绘画美学];
学科分类号
0101 ; 010106 ;
摘要
17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画家普桑曾就艺术品的观看提出过一个令人难解的条件:距离。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使我们走向本雅明的"光晕"概念以及李格尔的"心境"概念。在这一问题谱系中,距离乃是开启审美静观的条件,这种审美静观包含了不同于一般观看的许多特质,它具有使物回看观者的能力、无功利性,以及观看的永不知足性等等。而且,静观是使艺术品产生效能的根本原则。本雅明和李格尔不约而同地将这种特殊观看的培植追溯到其宗教性的起源,借助阿甘本有关宗教的论述,以及宗教与仪式的"隔离"和"禁忌"操作分析,来揭开审美静观的诸种谜题,并理解其在现代社会所遭受的种种批判;与此同时,这一揭示也预示了审美静观在新的个体伦理学视角下所孕育的解放性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4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拜物教/恋物癖:一个概念的谱系学考察
    吴琼
    [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4, (03) : 88 - 99
  • [2] 渎神[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吉奥乔·阿甘本, 2017
  • [3] 万物的签名[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吉奥乔·阿甘本, 2016
  • [4] 在图像面前[M]. 湖南美术出版社 , 迪迪-于贝尔曼, 2015
  • [5] 可见者的交错[M]. 漓江出版社 , 马里翁, 2015
  • [6] 潜能[M]. 漓江出版社 , (意) 阿甘本 (Agamben, 2013
  • [7] 启迪[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德) 阿伦特 (Arendt, 2012
  • [8] 景观社会[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法)居伊·德波(GuyErnestDobord)著, 2006
  • [9] 图腾与禁忌[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奥)弗洛伊德(Freud)著, 2005
  • [10] 经验与贫乏[M]. 百花文艺出版社 , (德)本雅明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