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聚合物驱效果的过程控制技术——以河南油区双河油田北块H3Ⅳ1—3层系为例

被引:12
作者
苏建栋 [1 ]
黄金山 [2 ]
邱坤态 [1 ]
孙宜丽 [1 ]
李岩 [1 ]
机构
[1]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2] 中国石化油田事业部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聚合物驱; 影响因素; 改善效果; 过程控制; 双河油田;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3.02.027
中图分类号
TE357.46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十一五"以来,河南油区投入开发的聚合物驱单元在注聚前均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在驱替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应油井的见效比例、见效厚度及增油倍数,是聚合物驱动态调整的难点。应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矿场试验等方法,研究了聚合物驱动态调整的政策界限,并针对聚合物驱的不同见效阶段、影响油井见效的因素等,探讨了改善聚合物驱效果的过程控制技术,包括合理配液配注、边水控制、注聚质量浓度差异调整、聚合物窜流控制、长期封堵高含水层评价动用以及聚合物驱适度提液技术。将这6项技术应用于双河油田北块H3Ⅳ1—3层系,取得显著效果,实际增油降水效果好于数值模拟预测,在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为0.56时,采收率提高了2.83%。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4+98+117 +9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聚合物驱多段塞交替注入方式及现场应用 [J].
曹瑞波 ;
王晓玲 ;
韩培慧 ;
路克微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19 (03) :71-73+115
[2]   聚合物凝胶体系在孔隙介质中交联及运移封堵性能研究 [J].
张建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19 (02) :54-56+63+114
[3]   改善二类储量聚合物驱效果动态调整技术研究 [J].
刘瑜莉 ;
孙宜丽 ;
何兰兰 ;
金东丽 ;
吴莉玲 ;
赵丽萍 .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2, 26 (01) :51-53+56+7
[4]   改善双河油田二类储量高温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对策研究附视频 [J].
马艳 ;
周生友 ;
刘大猛 ;
黎锡瑜 ;
代亚宏 ;
陈小瑜 .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0, (06) :82-84+142
[5]   聚合物驱不同注入方式对比评价 [J].
李宜强 ;
梁双庆 ;
林丽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 17 (06) :58-60+64+114
[6]   注水和边水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 [J].
赵玉欣 ;
代亚竑 ;
董文龙 ;
李玉梅 ;
马艳 .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7, (01) :39-40+43
[7]   提液措施对聚驱效果的影响 [J].
黄伟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6, (03) :74-76+10
[8]   剩余油“势控论”的初步构建及再生潜力区模式 [J].
蒲玉国 ;
吴时国 ;
冯延状 ;
吴忠新 ;
郑继龙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6) :19-23+27+6
[9]   胜利油田聚合物驱矿场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J].
张以根 ;
元福卿 ;
郭兰磊 ;
姜颜波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1, (03) :50-53+2
[10]   北二区西部聚合物驱注入速度影响因素及对策 [J].
孙忙忠 ;
姜振海 ;
焦艳丽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1, (03) :60-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