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破纪录事件预估理论研究

被引:17
作者
杨杰 [1 ,2 ,3 ]
侯威 [2 ,3 ]
封国林 [1 ,2 ,3 ]
机构
[1] 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3] 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破纪录事件; 极端气候事件; 干旱指数; 预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对中国614个常规观测站1960—2007年的月温度、降水等要素计算出的干旱指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48年来中国干旱破纪录事件的强度特征.根据破纪录事件的相关概率理论,提出了适用于任意分布下的计算破纪录事件发生强度和时间的方法,并推导了在高斯分布情况下的破纪录事件强度和时间的理论值计算公式.利用历史资料验证了干旱指数服从高斯分布,并将历史资料中已知的干旱破纪录事件作为初始条件,经理论推导得到下一次干旱破纪录事件的期望值,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符合观测事实,预估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未来可能发生的干旱破纪录事件进行了预测评估,给出了未来各地区再次发生干旱破纪录事件强度和时间的期望值.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极端干旱事件变化幅度差异明显,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北方的干旱化趋势仍将继续,区域的干旱程度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近20年内发生极端干旱事件可能性较大,南方大部分地区在其区域气候条件下极端干旱事件强度已经达到较为饱和的状态,近几十年内很难再发生更为严重的极端干旱事件.
引用
收藏
页码:664 / 67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近几十年我国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分区方法探讨 [J].
刘吉峰 ;
李世杰 ;
丁裕国 ;
姚书春 .
山地学报, 2006, (03) :291-297
[2]   未来的天气气候预测体系 [J].
叶笃正 ;
严中伟 ;
戴新刚 ;
钱维宏 ;
叶谦 .
气象, 2006, (04) :3-8
[3]   华北地区干旱指数的确定及其应用 [J].
张强 .
灾害学, 1998, (04) :34-38
[4]  
观测数据非线性时空分布理论和方法[M]. 气象出版社 , 封国林, 2006
[5]  
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Working Group I Contribution to the IPCC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Soloman S,Qin D H,Manning M,Alley R B,Berntsen T.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