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胜砂岩型铀矿床形成条件与成矿作用

被引:43
作者
张复新 [1 ]
乔海明 [1 ]
贾恒 [2 ]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2] 核工业地质勘查总局所
关键词
成矿作用; 后生蚀变; 低温热液矿化; 东胜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 内蒙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9.14 [铀];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煤、油、气、铀四大能源集一体的最大能源盆地之一,是统一在华北地台的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结晶岩系及古生代海、湖相台盆基础上,于中生代从华北地块分异出来并发育的中—新生代山前凹陷盆地。中—新生代盆地经历了台盆发育、断块活动及盆后活动阶段。本文分析了中—新生代盆地放射性铀成矿盆地地质及地球化学有利条件,铀的丰度(4.71×10-6~34.3×10-6)是上地壳平均丰度,甚至高出一个数量级。阐述了东胜铀矿容矿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后生—低温热液矿化蚀变特征。分析了与铀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呈面型展布、分别产于矿体上、下盘的绿色化及漂白色蚀变形成与深盆气密切成因关系。矿床矿化蚀变作用具有:多期次多阶段成矿特点、矿化矿物组合复杂、矿化形式多样、成矿温度具低温热液特点(70~120℃)、绿色化及漂白色蚀变具面型分布,矿床属于沉积预富集—古层间氧化淋滤—后生二次还原与交代砂岩型铀矿床。
引用
收藏
页码:733 / 73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1]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著.内蒙古自治区哈达门沟伟晶岩金矿地质[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