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对大气能见度方差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及其沙尘过往路径典型站点为例

被引:3
作者
邱玉珺
邹学勇
张春来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沙漠研究中心
关键词
沙尘天气; 能见度; 风速; 方差; 低能见度事件;
D O I
10.13227/j.hjkx.2006.06.002
中图分类号
P427.2 [能见度、浑浊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71~2000年北京及其沙尘过往路径典型站点日能见度和各种沙尘天气发生日资料,分析了沙尘天气发生频率与能见度方差的关系.发现当沙尘天气频率减少(增加)1次时,能见度方差就偏强(偏弱)1个标准差.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对日能见度变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风速的高频变率实现的,当风速变率偏强(偏弱)1个标准差时,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增强(减弱)约30%,近地面风场的高频变率影响了沙尘天气的产生,从而影响日能见度方差的波动.异常低能见度事件(日能见度距平<-2σ,σ为各站各日能见度距平的标准差)频次与能见度方差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风速距平频次增加,使得沙尘天气发生频次增加,从而导致低能见度事件频次上升;反之,异常低能见度事件下降.浮尘、沙尘暴和扬沙与低能见度事件的相关程度是不同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046 / 105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1]  
中国沙尘暴研究[M]. 气象出版社 , 方宗义等编, 1997
[12]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 气象出版社 , 中央气象局 编定, 1979
[13]   THE CHANGING FREQUENCY OF DUST STORMS THROUGH TIME [J].
GOUDIE, AS ;
MIDDLETON, NJ .
CLIMATIC CHANGE, 1992, 20 (03) :197-225
[14]  
Atmospheric boundary conditions of recent Saharan dust influx into Central Europe[J] . Thomas Littmann,Jürgen Steinrücke.GeoJournal . 1989 (4)
[15]   中国沙尘天气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气候原因 [J].
全林生 ;
时少英 ;
朱亚芬 ;
钱维宏 .
地理学报, 2001, (04) :477-485
[16]   贺兰山地区春季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的观测分析 [J].
牛生杰 ;
孙继明 ;
陈跃 ;
刘宏杰 .
高原气象, 2001, (01) :82-87
[17]   2000年北京沙尘暴源地解析 [J].
李令军 ;
高庆生 .
环境科学研究, 2001, (02) :1-3+65
[18]   贺兰山地区春季沙尘气溶胶的化学组分和富集因子分析 [J].
牛生杰 ;
章澄昌 .
中国沙漠, 2000, (03) :33-37
[19]   关于我国华北沙尘天气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J].
叶笃正 ;
丑纪范 ;
刘纪远 ;
张增祥 ;
王一谋 ;
周自江 ;
鞠洪波 ;
黄签 .
地理学报, 2000, (05) :513-521
[20]   京津廊坊地区风沙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 [J].
高尚武 ;
陆鼎煌 .
环境科学, 1984, (05) :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