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14年中国干燥度指数的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28
作者
王利平
文明
宋进喜
窦馨逸
机构
[1]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自然地理学; 干燥度指数; Penman-Monteith; Mann-Kendall检验; 小波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 [水汽、凝结和降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论文采用中国1961—2014年530个气象站数据,运用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散发量,并结合降水量计算中国1961—2014年干燥度指数(Aridity index,AI),然后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对其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1961—2014年中国整体、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干燥度指数均呈显著减小趋势,而南方地区干燥度指数呈微弱减小趋势,北方地区干燥度指数呈不显著增加趋势。中国干燥度指数的突变发生于1986年,而各个分区的突变时间有所差异。2)1961—2014年中国整体、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干燥度指数变化主周期均为28 a,南方地区稍晚1 a,青藏地区提前2 a,所有地区均在主周期上经历了变大—变小—变大的过程。同时所有地区也存在不同时间尺度的次周期变化。3)整个中国、西北地区和南方地区潜在蒸散发量的减少和降水量的增加,共同引起了干燥度指数的减小。在北方地区,年降水量的显著减小和潜在蒸散发减小引起干燥度指数呈现微弱增加趋势。在青藏地区,潜在蒸散发的微弱增加和降水量显著增加引起干燥度指数呈现显著减小趋势。4)中国干燥度指数在空间格局上和降水的分布相反,呈现出西北大、东南小的特征。北方地区整体干燥度指数偏小,但中部区域降水相对减少,蒸发能力增强,导致干燥度指数相对偏大。南方地区气温较高,蒸发能力强,但雨量充沛,是我国干燥度指数最小的区域。西北地区较为干燥,降水少,蒸发强,是我国干燥度指数最大的区域。青藏地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挡作用以及东部地区较为丰富的降水量,使得干燥度指数由东向西逐渐增加,呈现西干东湿的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1488 / 149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基于高分辨率格点数据的1961-2013年青藏高原雪雨比变化
    王杰
    张明军
    王圣杰
    任正果
    车彦军
    张富现
    [J]. 地理学报, 2016, 71 (01) : 142 - 152
  • [2] 基于Mann-Kendall法的湖泊稳态转换突变分析
    刘聚涛
    方少文
    冯倩
    吴智导
    韩柳
    黄佳聪
    白秀玲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12) : 3707 - 3713
  • [3] 近50a中国西南地区地表干湿状况研究
    苏秀程
    王磊
    李奇临
    滕超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01) : 104 - 116
  • [4] 1961—2005年东北地区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
    贺伟
    布仁仓
    熊在平
    胡远满
    [J]. 生态学报, 2013, 33 (02) : 519 - 531
  • [5] 五种潜在蒸散发公式在汉江流域的应用
    张晓琳
    熊立华
    林琳
    龙海峰
    [J]. 干旱区地理, 2012, 35 (02) : 229 - 237
  • [6] 基于干燥度指数的辽西北土地风蚀荒漠化判别
    张济
    杨秀春
    李亚云
    李金亚
    [J]. 地理研究, 2011, 30 (12) : 2239 - 2246
  • [7] 19世纪末以来中国洪涝灾害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陈莹
    尹义星
    陈兴伟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12) : 2110 - 2120
  • [8] 近48a新疆干湿气候时空变化特征
    普宗朝
    张山清
    王胜兰
    周晓丽
    冯志敏
    [J]. 中国沙漠, 2011, 31 (06) : 1563 - 1572
  • [9] 东北地区近40年干燥指数变化趋势及其气候敏感性
    郑红星
    刘静
    [J]. 地理研究, 2011, 30 (10) : 1765 - 1774
  • [10] 潜在蒸散发量计算公式在贵州省适用性分析
    秦年秀
    陈喜
    薛显武
    凌敏华
    张志才
    [J]. 水科学进展, 2010, 21 (03) : 357 -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