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潜在蒸散发公式在汉江流域的应用

被引:66
作者
张晓琳
熊立华
林琳
龙海峰
机构
[1]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潜在蒸散发量; 汉江流域; 温度法; 适用性;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2.02.006
中图分类号
P426.2 [蒸发与蒸散];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以汉江流域14个测站1960-2009年逐日气象资料为数据源,采用FAO-56 Penman-Monteith以及Hargreaves,Blaney-Criddle,Thornthwaite,Hamon 4种温度法计算各测站逐日以及逐月潜在蒸散发量,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得到流域面平均年潜在蒸散发量。以FAO-56 Penman-Monteith结果为标准,与温度法年潜在蒸散发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修正温度法计算公式的经验系数,分析修正公式在汉江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参数修正前温度法计算结果存在较大误差,相对偏差最大可达41.34%。修正后计算结果相对误差明显减小,最大偏差小于0.1%,并显示出较好的变化趋势和峰谷一致性。修正后的Hargreaves公式与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达到0.94,其次为Hamon公式和Thornthwaite公式,最后是Blaney-Criddle公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29 / 23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M].汤国安,杨昕编著.科学出版社.2006,
[2]  
水文学原理.[M].芮孝芳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3]  
Dynamics of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in the Bolivian highlands (Altiplano).[J].Magali Garcia;Dirk Raes;Rick Allen;Carlos Herbas.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2004, 1
[4]   晋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清水河流域径流对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的响应 [J].
唐丽霞 ;
张志强 ;
王新杰 ;
王盛萍 ;
查同刚 .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 (07) :800-810
[5]   潜在蒸散发量计算公式在贵州省适用性分析 [J].
秦年秀 ;
陈喜 ;
薛显武 ;
凌敏华 ;
张志才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 (03) :357-363
[6]   干旱区芦苇蒸散量计算模式研究 [J].
李岳坦 ;
胡顺军 ;
李新虎 ;
马诺 ;
张圣芸 .
干旱区地理, 2009, 32 (05) :711-713
[7]   近50年来西北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 [J].
姚玉璧 ;
肖国举 ;
王润元 ;
张秀云 .
干旱区地理, 2009, 32 (02) :159-165
[8]   半干旱地区不同水文年Hargreaves和P-M公式的对比分析 [J].
王声锋 ;
段爱旺 ;
张展羽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7) :29-33
[9]   黄河流域潜在蒸散量时空格局变化分析 [J].
史建国 ;
严昌荣 ;
何文清 ;
刘克礼 ;
刘勤 .
干旱区研究, 2007, (06) :6773-6778
[10]   中国北方近50年潜在蒸发的变化 [J].
谢贤群 ;
王菱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5) :683-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