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角下的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11
作者
孙凌蔚 [1 ,2 ,3 ]
李月臣 [4 ,2 ,3 ]
朱康文 [2 ,5 ]
刘建 [2 ,6 ]
机构
[1]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2] 重庆师范大学三峡生态环境遥感研究所
[3] 重庆市高校GIS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4] 重庆师范大学职教师资学院
[5] 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6] 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
关键词
适宜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生态敏感性评价; GIS; 山区城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3 [城市经济管理];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1402 ;
摘要
【目的】以奉节县为研究对象,将生态敏感性评价和生物多样保护功能评价纳入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方法】共选取包含自然、经济和生态3方面的13个弹性因子和3个刚性因子构建山地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为各弹性因子分配权重,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运算并将结果分为5个等级。【结果】1)适宜建设用地和较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占区域面积的2.2%和4.18%,可建设用地少且空间分布不均,较为集中分布于朱一镇、永安街道及鱼复街道一带;2)92%的建成区分布在适建区内。绝大部分乡镇建成区与适建区重合度较高,表明奉节县的城镇建设受限制性条件约束小,布局较为合理。【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奉节县的城镇建设提供较好的科学依据,对于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7+2+141 +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中国山地城镇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重庆市武隆县为例 [J].
朱康文 ;
周梦甜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5, (02) :178-183+345
[2]   基于地形复杂度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 [J].
牛叔文 ;
李景满 ;
李升红 ;
张修芳 ;
沈义 .
资源科学, 2014, 36 (10) :2092-2102
[3]   基于GIS的秦岭山区聚落用地适宜性评价 [J].
齐增湘 ;
廖建军 ;
徐卫华 ;
倪永明 .
生态学报, 2015, 35 (04) :1274-1283
[4]   仁怀市喀斯特地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J].
韩会庆 ;
杨广斌 ;
郜红娟 ;
张帮云 .
测绘科学, 2014, (11) :76-79
[5]  
基于潜力-约束模型的冀中南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J]. 尹海伟,孔繁花,罗震东,闫伟姣,孙常峰,许峰.应用生态学报. 2013(08)
[6]   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 [J].
唐常春 ;
孙威 .
地理学报, 2012, 67 (12) :1587-1598
[7]   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及其模型 [J].
马旭 ;
王青 ;
丁明涛 ;
刘延国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2, 28 (05) :574-578
[8]   活动断层及其避让距离研究综述 [J].
张建毅 ;
薄景山 ;
袁一凡 ;
黄静宜 .
自然灾害学报, 2012, 21 (02) :9-18
[9]   基于GIS的浮梁县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J].
于少康 ;
袁芳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1, (06) :22-24
[10]   基于GIS的延吉市城区居住用地适宜性分析 [J].
黄焕春 ;
运迎霞 ;
李明玉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2 (04)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