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DH系的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4
作者
焦德丽
徐亮
姚艳梅
杜德志
机构
[1] 青海大学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DH系; 甘蓝型油菜; SSR标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4 [油菜籽(芸薹)];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由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青油14号×四达和北山繁×46号的F1植株通过小孢子培养所获得的DH(doubled haploid)群体中,各随机选择31个DH系,分别编号为:1~31,32~62,采用SSR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30对SSR引物分别扩增出82、80个多态性片段,其中多态性位点各占总扩增位点的75.2%和74.1%,片段大小介于120~900 bp间。每对引物在不同DH系间的等位基因数在2~9间,平均位点为3.63个。1~31 DH系PIC(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06~0.85,平均为0.60;32~62 DH系PIC变幅为0.06~0.86,平均为0.56。遗传距离分布频数分析表明,两个组合DH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布在>1.0范围内的频数都超过了30%(分别为37%和34.4%)。对SSR扩增结果进行UPGMA分析,在0.66处可将62个DH系聚为四大类。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小孢子培养获得的DH系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且不同组合的DH系基因型多样性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创建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 [J].
王贵春 ;
刘智 ;
杨光圣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7, (04) :382-386
[2]   春性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J].
星晓蓉 ;
杜德志 ;
李秀萍 .
西北农业学报, 2007, (01) :114-118
[3]   甘蓝型黄籽油菜SSR标记遗传多样性 [J].
雷天刚 ;
张学昆 ;
李加纳 ;
谌利 ;
徐新福 ;
唐章林 ;
陆合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5, (01) :41-45
[4]   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亲本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J].
周国岭 ;
刘平武 ;
杨光圣 ;
傅廷栋 .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11) :1766-1771
[5]   甘蓝型油菜SSR、I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杂种表现的关系 [J].
沈金雄 ;
傅廷栋 ;
杨光圣 .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04) :477-483
[6]   十字花科作物单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J].
张丽 ;
王静 .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02) :231-234
[7]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单倍体二倍化技术的研究 [J].
石淑稳 ;
吴江生 ;
周永明 ;
刘后利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2, (01) :2-6
[8]   油菜的小孢子培养和双单倍体育种 [J].
李,官春云 .
作物研究, 1994, (03) :1-3+5
[9]  
Identific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associated with linoleic acid desaturation in Brassica napus[J] . D. J. Somers,K. R. D. Friesen,G. Rakow.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8 (6-7)
[10]  
The inheritance of seed colour and vernalization requirement in Brassica napus using doubled haploid populations[J] . Allan Deynze,K. Peter Pauls.Euphytica . 199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