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计转型的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适宜区域

被引:63
作者
陈秧分
刘彦随
杨忍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 农户生计; 适宜区域; 空间自相关;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理论解析以非农就业程度表征的农户生计转型和以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度量的农村土地利用特征的相互关系,应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县域尺度农户生计转型的存在性、拐点值及其主导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适宜区域,为规范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与重构乡村地域的可持续性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农户非农就业程度与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存在倒U型规律;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地形等外部因子影响农户生计与农村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控制资源禀赋、地形等外部因子作用的农户非农就业程度拐点为38.36%,结合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可将中国县域划分为适宜程度依次递减的优先整治区、优化调整区、适度挖潜区与限制整治区等4种类型区;最后,提出了切实反映农户生计特征的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420 / 42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迁村并居五种不良倾向剖析 [J].
郑风田 .
人民论坛, 2010, (30) :50-51
[2]   贫困山区农户兼业行为及其居民点用地形态——基于重庆市云阳县568户农户调查 [J].
周婧 ;
杨庆媛 ;
信桂新 ;
冯应斌 ;
戴佩淇 .
地理研究, 2010, 29 (10) :1767-1779
[3]   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效果分析——基于典型案例的比较研究 [J].
谷晓坤 ;
卢新海 ;
陈百明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10) :1649-1657
[4]   中国典型农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模式 [J].
陈玉福 ;
孙虎 ;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10, 65 (06) :727-735
[5]   注重理性的“供给管理” [J].
贾康 .
人民论坛, 2010, (15) :6-6
[6]   东部沿海地区农户非农就业对农地租赁行为的影响研究 [J].
陈秧分 ;
刘彦随 ;
王介勇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3) :368-375
[7]   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 [J].
刘彦随 ;
刘玉 ;
翟荣新 .
地理学报, 2009, 64 (10) :1193-1202
[8]  
农村土地整治的问题指向、国际经验和现实选择[J]. 吴次芳.四川改革. 2009 (08)
[9]   山区农村居民点还耕可行性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 [J].
金明丽 ;
张凤荣 ;
孟媛 ;
曹子剑 .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05) :11-15
[10]   农户层面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综述 [J].
钟太洋 ;
黄贤金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3) :34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