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板内强震活动

被引:31
作者
阚荣举
机构
关键词
应力场; 板块边界; 板块边缘; 强震活动; 板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只有引入康滇菱形断块的南南东向移动,才能比较圆满地解释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复杂图像和强震活动特征。强调必须注意板内断块的具有某种主动性质的相对运动。西南应力场自中生代以来基本上是继承的,华北直至西南日本的应力场在中、新生代之间发生了重大变化,它是亚洲另一个重大地质事件。提议只有同时注意两大地质事件(青藏高原隆起和华北应力场变化)才能比较全面地理解中国大陆现代构造运动。最后讨论了西南地区力源、应力场变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东南沿海地区的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 [J].
林纪曾 ;
梁国昭 ;
赵毅 ;
谢明富 .
地震学报, 1980, (03) :245-257
[2]   华北地壳应力场的基本特征 [J].
李钦祖 .
地球物理学报, 1980, (04) :376-388
[3]   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 [J].
汪素云 ;
陈培善 .
地球物理学报, 1980, (01) :35-45
[4]   陕甘宁青四省(区)新构造与现代构造应力场及其动力来源的初步分析 [J].
李玉龙 .
西北地震学报, 1979, (04) :1-10
[5]   我国板内地震和中新生代应力场 [J].
汪一鹏 .
地震地质, 1979, (03) :1-11
[6]   中国大陆地震的应力调整场动态模型 [J].
刘百篪 .
地震地质, 1979, (03) :24-40
[7]   龙陵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特征 [J].
阚荣举 ;
王绍晋 ;
刘祖荫 .
地震研究, 1979, (04) :10-21
[8]   根据断裂力学观点推算1976年盐源地震的发震应力场 [J].
卓钰如 ;
黄伟琼 ;
陈培善 ;
李文香 .
地震学报, 1979, (01) :62-75
[9]   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区域特征 [J].
鄢家全 ;
时振梁 ;
汪素云 ;
环文林 .
地震学报, 1979, (01) :9-24
[10]   唐山地震前后京津唐张地区的应力场 [J].
陈培善 ;
卓钰如 ;
金严 ;
王志刚 ;
黄伟琼 ;
李文香 ;
胡荣胜 .
地球物理学报, 1978, (01) :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