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时代中国受众类型变迁与数字生活——兼谈平台社会的受众研究

被引:6
作者
张志安 [1 ,2 ]
聂鑫 [1 ]
机构
[1]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2] 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数字生活; 日常生活; 媒体使用; 受众分类; CGSS;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在数字化时代,受众分类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呈现何种变迁特征,又如何影响数字生活行为成为新闻传播领域关心的核心议题。基于CGSS(2010—2017年)数据,本研究将中国受众划分为"电视主导型""电视+报纸型""电视+广播型""上网+电视型""上网+移动+电视型""媒体低耗型"等六类,并揭示了受众类型的时空演变过程。本研究使用多层次线性模型(MLM)考察了受众数字生活行为与媒体使用类型的关系,发现个体层面数字生活受到媒介接触频率和使用场景的显著影响,地区层面省级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影响很低,但省级受众类型比例却显著解释个体数字生活行为。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认为随着平台社会崛起,受众研究应从技术形态逻辑向平台逻辑转变,并在受众调查中突出平台"摇摆"和场景切换的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新媒体用户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彭兰, 2020
[12]  
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M]. 新华出版社 , (英)戴维·莫利(DavidMorley)著, 2005
[13]  
网络社会的崛起[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著, 2003
[14]  
消失的地域[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美)约书亚·梅罗维茨(JoshuaMeyrowitz)著, 2002
[15]  
数字化生存[M]. 海南出版社 , (美)尼古拉·尼葛洛庞蒂(NicholasNegroponte)著, 1996
[16]  
Platform-swinging in a poly-social-media context: How and why users navigate multiple social media platforms[J] . Edson C. Tandoc Jr.,Chen Lou,Velyn Lee Hui Min.J.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 2019 (1)
[17]  
Permanently online – Permanently connected: Explorations into university students’ use of social media and mobile smart devices[J] . Peter Vorderer,Nicola Kr?mer,Frank M. Schneider.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 2016
[18]   Media life [J].
Deuze, Mark .
MEDIA CULTURE & SOCIETY, 2011, 33 (01) :137-148
[19]   传媒形态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传播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J].
陈力丹 .
新闻记者, 2003, (11)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