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酸雨研究进展

被引:55
作者
邓伟
刘荣花
熊杰伟
陈海波
田宏伟
杜子璇
机构
[1] 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酸雨; 进展;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生态影响; 对策;
D O I
10.16765/j.cnki.1673-7148.2009.01.013
中图分类号
X517 [酸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回顾了我国在酸雨研究方面所获得的成果,包括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生态影响模拟以及控制对策等4个方面的内容。大量的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酸雨污染的范围有所增加、程度有所加重。酸雨的形成是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特定的气象条件、天气类型和大气环流等有密切的关系。针对酸雨污染有所加重的趋势,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6 条
[1]   天津市酸雨及其成因初探 [J].
徐梅 ;
郑勇 ;
易笑园 .
气象科技, 2007, (06) :792-796
[2]   郑州市主要污染物污染特征及污染趋势分析 [J].
秦福生 ;
周岩 ;
王淑琴 ;
张志红 ;
林丽 ;
马青荣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 (04) :63-65
[3]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及其环境经济可行性探讨[J]. 王忠喜,高霞红.污染防治技术. 2007(02)
[4]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及其环境经济可行性探讨[J]. 王忠喜,高霞红.污染防治技术. 2007 (02)
[5]   中国西南和华南地区硫沉降数值模拟 [J].
权建农 ;
张晓山 ;
段宁 ;
郭景恒 .
高原气象, 2007, (02) :326-332
[6]   中国酸雨模式研究回顾与所面临的挑战 [J].
王自发 ;
高超 ;
谢付莹 .
自然杂志, 2007, (02) :78-82
[7]   Models-3/CMAQ模式对郑州市大气污染物的预报分析研究 [J].
邓伟 ;
陈怀亮 ;
杨海鹰 ;
程家合 ;
熊杰伟 ;
申战营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 (01) :54-57
[8]   郑州市降水pH值变化分析 [J].
秦福生 ;
马体顺 ;
张志红 ;
余辉 .
河南气象, 2006, (04) :48-49
[9]   2005年中国酸雨时空分布特征 [J].
赵艳霞 ;
侯青 ;
徐晓斌 ;
丁国安 ;
王淑凤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05) :242-245
[10]   中国酸雨研究综述 [J].
吴丹 ;
王式功 ;
尚可政 .
干旱气象, 2006, (02) :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