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南喀斯特山地主要植被类型凋落物累积量及其持水特性

被引:16
作者
彭玉华 [1 ,2 ,3 ]
欧芷阳 [1 ,2 ,3 ]
曹艳云 [1 ,2 ,3 ]
黄小荣 [1 ,2 ,3 ]
何琴飞 [1 ,2 ,3 ]
庞世龙 [1 ,2 ,3 ]
机构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2] 国家林业局中南速生材繁育实验室
[3] 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桂西南喀斯特山地; 植被类型; 凋落物; 持水特性; 拦蓄能力;
D O I
10.14067/j.cnki.1673-923x.2013.02.003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基于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浸水法,对桂西南喀斯特山地5种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灌丛林、灌木林、乔灌过渡林、蚬木林和仪花林)林下凋落物的蓄积量进行了研究,并对各植被类型的持水特性和拦蓄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凋落物蓄积量变幅在2.73~4.59 t.hm-2之间,从大到小排列为:蚬木林>乔灌过渡林>仪花林>灌丛林>灌木林,差异显著(P<0.05)。自然含水率和最大持水率的变幅分别为15.47%~36.36%和128.23%~168.36%,差异极为显著(P<0.01)。蚬木林的自然含水量最大,仪花林则最小;灌丛林的最大持水率最大,仪花林最小。各植被类型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之间差异不显著(F=1.540,P=0.211>0.05),蚬木林最大,仪花林最小。最大拦蓄率和有效拦蓄率变化范围分别在95.13%~147.49%和75.41%~122.77%之间,差异极为显著(P<0.01),灌木林最大,蚬木林最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变幅分别在377.55~520.62 t.hm-2和313.54~430.74 t.hm-2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乔灌过渡林最大,蚬木林其次,仪花林最小。凋落物的蓄积量、持水特性和拦蓄能力因植被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燕山山地典型森林枯落物持水特性 [J].
贺宇 ;
丁国栋 ;
臧荫桐 ;
梁文俊 ;
高广磊 ;
安云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2, (02) :161-166
[2]   阿什河上游小流域主要林分枯落物层的持水特性 [J].
韩春华 ;
赵雨森 ;
辛颖 ;
魏琳 ;
张欣 .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02) :212-217
[3]   广东省西樵山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持水特性的研究 [J].
郑柔燕 ;
何固 ;
林正眉 ;
申聪香 ;
梁美凤 .
广东林业科技, 2012, 28 (01) :35-40
[4]   亚热带樟树林凋落物量及其养分动态特征 [J].
李洁冰 ;
闫文德 ;
马秀红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 31 (05) :223-228
[5]   北京西山主要造林树种林下枯落物的持水特性 [J].
张峰 ;
彭祚登 ;
安永兴 ;
陈峻崎 ;
任云卯 .
林业科学, 2010, 46 (10) :6-14
[6]   秦岭西部山地针叶林凋落物层的化学性质 [J].
常雅军 ;
曹靖 ;
李建建 ;
潘春林 ;
陈琦 ;
马力德 .
生态学杂志, 2009, 28 (07) :1308-1315
[7]   六盘山不同森林群落地被物的持水特性 [J].
赵艳云 ;
程积民 ;
万惠娥 ;
胡相明 .
林业科学, 2009, 45 (04) :145-150
[8]   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J].
戴晓勇 ;
裴家模 ;
罗魏 ;
潘乐明 ;
王进 .
贵州林业科技, 2008, 36 (04) :32-34+45
[9]   小兴安岭南坡4种林分类型枯落物水文特性研究 [J].
汪永英 ;
陶继哲 .
森林工程, 2008, (03) :21-25
[10]   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研究 [J].
李晓曼 ;
康文星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8, (01) :8-13